有对祖国生存现状的担忧,余楠就是个典型,在众人眼里,他是上海滩有名的才子,自小就被称为神童,没有读高中就考上了大学,后又有海外留学的背景,这一系列头衔都使得余楠的形象光辉起来。而事实上,他是一个趋炎附势、自私自利、投机取巧的人,解放前夕余楠就做好了出国的准备,在他看来,新中国刚刚成立,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老百姓在的带领下到底是走向光明还是迎来黑暗?而这样的生存背景是否留有知识分子们的一片天,谁都不知道,所以他断定,留在国内的知识分子是没有出路的,国内的环境已不适合生存,因此他没有理会文学社的邀请,也不顾家中的妻儿和年迈的母亲,一心只想着跟胡小姐出洋,还能弄个洋官当当,何必留在国内等未知的前途。只是后来希望落空了,胡小姐和别人跑了,他才退而求其次选择去文学社任职,他觉得这是“上了胡小姐的当”,浑浑噩噩了好些天,足以见得余楠对出国的渴望,对祖国生存现状的担忧,在国家一切未知的情况下,他没有想过留下来共进退,而是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前途,足以见得杨绛笔下的知识分子已不再是传统观念下的知识分子了,她从新的角度诠释了时代背景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当然,也有在外留学的知识分子,听闻祖国解放,就一心投向祖国的怀抱以寻求光明的,最典型的就数许彦成和杜丽琳夫妇,他们在国外留学多年,祖国解放后,许彦成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即使是在自己的工作都没着落的情况下,仅怀着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就带着妻子回国了,在他看来,国家刚刚解放,正是形势大好,祖国一片光明之际,新中国也正在发展阶段,正是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没有理由不回来,不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尽一份力,他相信在新中国这样一个充满光明的生存背景下,定会带领他们蒸蒸日上的。而知识分子们在这样一派新气象的新社会中一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杨绛先生以知识分子们截然不同的生存选择来表现当时的知识分子谋求新的生存出路的迫切之心,从独特的视角突出了知识分子特殊的生存境遇。
对知识分子的阐述,杨绛先生有她全新的视角,儒家传统思想中知识分子尊崇“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信条,而在杨绛的笔下,部分知识分子已不再是我们传统思想观念里那种对自己高要求,对学术高追求的文人雅士了,他们受着封建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又来不及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因此,知识分子的纯粹性开始改变,文坛也开始腐败不堪,他们为了一己私利,私下勾结,或追逐名利,或贪图享乐,将一个好好地文学研究社变成了一个大染缸,置身于染缸内的知识分子,近乎被同化,已经看不见自己身上染上的颜色了。杨绛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早已降下神坛,被利益和权势迷了双眼,需要群众的批判和鞭策才有可能还原本真,于是,便有了作品第三部分对“洗澡’过程的阐述。为何《洗澡》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会背离人们传统观念里对知识分子的理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特殊生存状况所致,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杨绛“她用一种深邃的、睿智的眼光审视知识者的精神世界。”[3]从而挖掘出独到的表现视角。论文网
二、文化束缚下的生存境遇
解放后,在的正确政策方针的引导下,国家形势一片大好,吸引了许多留学海外的有识之士投奔祖国的怀抱,他们聚集在文学社,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文学社本该是文人雅士的一片净土,知识分子们自古至今也都是倍受敬仰和尊重的,但到最后却落得一个个当众“洗澡“的下场。而这正是因为在解放初期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们也没有办法一下子从旧时代步入新社会,虽然他们大都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但仍无法摆脱封建传统文化的束缚,无论是在择偶的标准上,对子女的教育上,还是在仕途的选择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封建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他们彷徨、迷茫、害怕,本能的捍卫自己的利益,他们正一步步地踏进肮脏的泥潭,也正是因为在那样一个特殊的生存背景下以及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知识分子已经不是纯粹的对于文学的追随者,他们正慢慢地,渐渐地失去精英意识,传统思想束缚下的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