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对老子以“大”论“道”的美学内涵进行过某些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八十年代初,栾勋指出就“大”的客观性而言,它是不变的、静止的、稳定的,可是一旦当它踏入人的主观领域,就由静止转为运动。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敏泽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论美与大中指出:“老子认为‘道’是‘大’的,不可以细分的。”到九十年代初期,在《老子学说与中国美学精神》一文中,钱竞对老子的有关“大” 的美学思想进行了专门分析,他认为“大”是“道”的展开过程,体现了一种在运动中经历着转化、转变的美。综上所述,学术界关于老子美学思想的研究是逐步进行、深入发展的。但是前面的思想家在研究上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对老子“道”的美学思想的研究还未给予充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基于此,本文在阐释老子美学思想发生的基础上,对老子的美学思想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对老子关于美与善、美与真的辩证认识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对深层次理解和认识中国古典文学和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老子美学思想的发生
(一)老子“道法自然”的美学基础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就是“道”,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说明由“道”生成万物的过程,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宇宙中既有“阴阳”对立,事物内部又有因“阴阳”对立而组成的“和”的整体。此外,老子还提出了“象”和“气”的概念,这与“道”紧密相连。老子认为“道”和“气”是万物的本体,“象”不能独立存在于“道”和“气”之外。“道”还被老子理解为一种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老子从“道法自然”的基础出发,他认为只有在“自然”的条件下,人类才能够和谐共存,也才有追求“美”的权力。老子对“道”的认识和体验,就是对“美”的认识和体验。老子的哲学基础和核心就是“道”,“道法自然”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普遍规律,同时也是老子整个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4]。在中国文化中,通常是以“道”作为哲学对象加以研究,但我们还应看到“道”作为艺术精神的美学内涵,这二者并不矛盾[5]。
(二)老子形而上的美学观
老子美学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在此之前中国就已经产生了丰富的文化。老子思想有对某种思想的发展和继承。老子在“道”的抽象意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形而上的宇宙本体论,由此产生了老子的美学思想。道家思想被司马谈总结为:“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意思是说道家学说容易实现,但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且后来研究道家学说的学者大都有此感。老子形而上的美学思想就是在阐释“道”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表达出了老子的“道”不可言说与审美心理有共通之处的观点。新时期以后,学术界对“道”形而上的美学思想的研究逐渐增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李泽厚、刘纲纪在《中国美学史》中指出“道” 是超越感觉的东西,是世间万物的根本。在他们的观点中,老子所追求的真正的美,不是那种表面的,易逝的,外在的,感官快乐的美,而是本质的,常驻的,内在的,精神的美。敏泽的《中国美学思想史》中说到老子的美论实际上是一种只能心领神会,难以名言称谓的存在,他认为“道”是永恒存在的,是不能被人所感知的,指出了“道”形而上的美学观在于不能称谓。上述几种观点表明了“道”不可言说的形而上的美学思想,然而最开始研究老子美学思想发生发展的,则是张强师的《“道不可言”——老子“道”的美学思想读解》。他认为老子美学思想就是在“道不可言”中阐明发展的,为“道”命名的过程就是老子美学思想发展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道”的不可言说性是老子形而上美学的根据和出发点,老子的美学思想都由此生发而来。
- 上一篇:论小说《白鹿原》中的田小娥形象天使与妖妇
- 下一篇:纳兰性德爱情词研究+文献综述
-
-
-
-
-
-
-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