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3.1.3 广告营收仍是主渠道 20
    3.1.4 微电影需要内容创新•21
    3.1.5 微电影播出平台联合•22
    3.1.6 微电影逐渐形成品牌•23
    3.1.7 微电影衍生产业链23
    4  微电影的监督机制24
    4.1 市场为主  不能过多制约微电影发展  ••25
    4.2 把握文化主方向•25
    4.3 法律有效保护微电影发展••26
    4.4 大众文明素质提升的重要性26
    结论27
    致谢28
    参考文献••29
    1 引言
      电影的形式一直以来都是变化无穷的,而新生的微电影无疑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形式之一。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微电影引发的狂潮正在席卷全国。毋庸置疑,媒介时代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融媒时代”。
      诸如乐视,优酷,爱奇艺等等各大视频网站的兴起使得中国大陆的新媒体网络微电影的潮流势不可挡。值得注意的是,视频网站不仅仅开通电视电影平台,还引入了“微电影”专栏,这是微电影进入大众视野,获得更广泛传播的起点和体现。
      微电影的诞生时间还不长,就国内而言,2010年可以说是微电影的元年。2010年,一部《老男孩》在优酷视频上线之后,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其点击率便高达710万,观看人数估计达1000万人次。这部情节简单制作普通的微电影,却感动了无数临近毕业的年轻人,而经历过那个年代那段青葱岁月的人们也被唤起了以往的记忆,因此这部微电影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共鸣,甚至超过了一般电影所能达到的效果。
      即使在《老男孩》上映很久以后,大众们的讨论热潮依然没有消退,他们聚焦的不仅仅是剧情,而是对微电影这种新兴的电影形式的好奇和期待。一部电影,时长只有几分钟,类似于广告,却能把情感和故事表现地淋漓尽致,这让广大广告营销商以及各大网站找到了新的商机。开启微电影计划,引入这种新生却潜力无穷的电影形式,成为他们的目标。由此,微电影的狂欢才刚刚开始,借助不断更新的新媒体渠道,微电影的传播犹如星星之火,来势凶猛,成为当代电影电视界不可小觑的力量。
      面对微电影的蓬勃之势,掌握丰富资源的影视制作公司当然不会等闲而观,各大平台,例如小马奔腾等,纷纷与知名网站(例如新浪,腾讯,爱奇艺,盛大)合作开始涉足微电影项目,虽然收入回报的渠道依然有限,但各方争相涌入的现状,已经显示出微电影巨大的商业前景。 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较为丰富.对于微电影传播现象的本质,其传播的媒体渠道和意义,以及微电影与广告营销的层层关系对其未来发展有何影响,都将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1.1  微电影的概念和属性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由于“微电影”这个概念引入国内的时间较短,所以现在提到微电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电影短片。
      相似的影片形式和区别与一般电影的可控的时间,使短片成为“微电影”概念出现之前不得不注意的名词。电影短片(英文filmlet)是一种称呼,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产生,起初是用来形容随着时代发展,电影衍生出的一种是最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可是严格来说,它既不是一种风格,也不能算是一个种类。     因为除了时间长短的区别之外,并没有简明的标准或者清晰的特征能运用于电影短片的定义。更详细地说,由于技术和资金等等的限制,就时间长短来说,早期的电影几乎都是短片,在经历了100年技术和美学的发展,现代电影的时长加长,短片不断发展,却短片仍保留着一个世纪前的一些特质,并且升华。
  1. 上一篇:新浪微博意见领袖的构成变化研究
  2. 下一篇:20世纪90年代后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变化与社会背景
  1. 微电影广告《酸甜苦辣》系列营销策略

  2. 微电影产业链构成及发展策略分析

  3. 央视《走基层》“海采”报道特征分析

  4. 当代网络“恶搞”现象的文化反思

  5. 传播学视阈下的“屌丝”文化浅析

  6. OPPO手机微电影广告品牌诠释研究

  7. “读题时代”下的网络新闻标题

  8.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9.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0.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1.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2.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3.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5.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6.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7.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