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类型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网络流行语指的是信息时代产生的,与电子技术有关的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处理的交际符号。狭义上讲,指的是网民借助互联网进行交际的语言。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定义网络流行语:由网民创造,某个时期在网络中广为流行的语言符号。在交流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2012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显示:10-30岁网民对社交网站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网民。青年,少年为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也是主要运用者。”[1]
网络流行语一般分为五大类。一,称谓类。网民通过聊天软件互相沟通时,常常用一些英文缩写来互相称呼表达亲密感情,又可以节约时间。如‘GG’代表哥哥的意思,‘BF’男朋友的意思, ‘JMS’则是姐妹们的缩写。‘S’是英文中复数的用法。二,招呼类。‘87v5’ 代表霸气威武。‘886’是拜拜咯。‘3166’则是再见的意思(日语)。三,绰号类。‘楼主’则代表发帖人。‘猪脚’是主角的别称。‘恐龙’是对长得不好看的女生的描述。四,宣泄类。‘7456’是气死我了的意思。‘切’,是口气词,是对方在聊天时表现不满。‘额’,表示对方在思考中。‘有木有’同有没有。‘纳尼’,源于日语什么的意思。四,动作类。‘抛砖’是跟帖的意思。‘闪人’则是离开的意思。‘和谐’指违反规格的帖子或者词语被处理掉的意思。”
三、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是有因可循的,网络流行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促进了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发展。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网络流行语出现的基础
一种语言词汇的产生一定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迁密不可分。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依托于网络而出现的一种语言词汇。“自互联网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后,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惊人的,无论是在软件上,还是硬件上。著名的摩尔定律称,每过18个月,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就会翻一番。”[3]“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 [4]中国网络的发展也日渐完善,网民的网络技术水平也日益提高,网络的重心从娱乐逐步转向社会的经济领域,网民对网络信任和安全要求也日渐提高。“当‘英特网’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一个‘网’字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崭新的世界,崭新的理念。当人们正在初步地感受到‘网’的世界时,一批‘网词网语’就应运而生了。” [4] QQ,贴吧,微博的出现和使用,使得新闻传播的更加广泛,网民在互联网上互相评论,贴吧跟帖,微博互粉,评论时事热点,使得围绕网络新闻事件产生的热点词汇不断出现。
(二)改革开放推动网络流行语的产生
网络流行词汇出现的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是受我国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美国学者布赖特(J.B.Pride)在他的《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提出了“语言和社会结构共变”理论:“当今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者激变时,作为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程度不可谓不激烈。” [5]改革开放不仅仅是经济的开放,更是人们思想的大解放。网络流行语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冲击下的产物。流行语反应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如“拼爹”,这个词语的流行,反应了年轻人对社会存在的不公正现象的无奈与嘲讽。“白富美”、“高富帅”,“屌丝”等词汇出现,很多网友自嘲自己是屌丝,向往高富帅的生活。“生活太艰难,为了多掌握一门吃饭的手艺,我正在练习左手使用筷子。”反应了年轻人自我调侃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