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选秀节目是从2003年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式,从开播伊始就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并因此被广泛“克隆”,迅速地占领了各大频道周末的黄金时段,成为当前最为流行电视娱乐节目形态。2005年因为湖南卫视的一档平民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成为了社会各个阶层关注的焦点,一时间国内外众多媒体对这一电视文化现象给予了重点关注。
二 、电视选秀公益化的含义
对于公益化的解释有许多种,以当今社会的发展状态来看多指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公益一般包含了众多元素:环保、助学、扶贫、助老、助孤、助残等。然而,我们所讨论的是电视选秀节目的公益化,在电视节目中本身具有追求公共利益并不仅仅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特征,在整个节目或者节目的某个部分在追求最大娱乐化的效果同时也彰显公益的精神内涵而且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也正是实现了以上公益化所达到的效果。而公益化则是指某个原本不具有公益特征的电视娱乐节目通过公益元素的运用从而具备了新的本体特征,这就是电视选秀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公益化的效果,我们把具有这种特征的选秀节目定义成公益化的选秀节目加以讨论[1]。
三 、电视选秀兴起的原因
(一)社会坏境的整体改变
我国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型,也正是从选秀节目的兴起开始,消费文化的出现也越来越凸显。事情的变化都是由内因和外因组成,选秀节目的兴起和转折也是不例外的。从内因来看,是选秀节目寻求发展自我突破的一个过程,那么外因就一定是社会环境的改变,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以前,电视节目时最重要的社会文化组成部分,大部分是宣传政治文化,新闻联播也成为了收视最高的节目,节目的形态单一也比较严肃。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转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消费也迅速发展,消费主义快速蔓延,对于轻松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明显,这导致以前过于严肃和官方的电视节目失去了部分受众,媒体也不断寻求自身的发展出路,选秀节目的腾空而出,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体验,也为媒体界注入了新的血液,各大电视媒体为了获得收视率,提高知名度,维持发展,纷纷制作选秀节目,使PK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角,一时间
选秀节目大面积占据了荧屏。
(二)媒体发展的必然
我国电视节目的逐步发展,从刚开始的朝气蓬勃,到某一现阶段的尴尬局面,其都是反映了电视媒体自身发展并对于满足受众群体的迫切需求。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选秀节目经历了:“《生存大挑战》到《超级女声》到《加油,好男儿》再到如今的《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选秀节目四时期[2],”[8]这也是媒体在政府扶持向自负盈亏的过程中,电视媒体对于受众市场的探索和把握。中国的电视媒体人已经意识到只有满足受众’提高收视率,才能获得经济效益,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三)受众审美观的不断提升
选秀节目发展迅速不仅是媒体自身寻求发展自我突破的原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组成部分的外因,还包括受众心理需要这一重要的内在需求。社会的转型、供方市场向受方市场的转变过程中,选秀节目极大的满足了人们追求放松娱乐、展现自我、个性释放的要求,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受众的满足是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电视节目只有让观众在观看中得到了欢愉,获得了满足,才能吸引观众收看节目,从而获得媒体自身经济效益的实现[3]。”选秀节目作为文化转型期的一种节目类型,满足了受众的审美需要,尤其是“零距离”和“放松”的心理满足,可见在受众这一内在需求条件下,“我观看,我快乐”是选秀节目在我国兴起的重要原因,也是电视媒体的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