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娱乐心理使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更加娱乐化
弗洛伊德在其心理学研究中指出,人格中包含了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结构层次,本我遵循动物性和“追求快乐”的原则,追求多种多样的欲望满足;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要受到道德、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束缚,只能压抑大部分欲望。超我则是人格结构中的管理者,维持道德感和崇高感[7]。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可看出,人本性中有着追求娱乐的心理,当现实生活出现压抑和痛苦时,人们往往会利用娱乐来获得精神上的释放和宣泄。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学业繁重和就业前景艰难,甚至是经济费用上的攀比都可能导致他们心里压力巨大,因此会更加迫切地需要精神释放。
正如上文提到,娱乐心理是人类的本能。早在20世纪的下半叶,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就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在现实社会中的所有公众话语都渐渐地以娱乐的形式呈现出,并最终毫无悬念的形成一种文化精神[8]。每个国家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以及商业等等存在的一切都甘愿成为娱乐的附属物品。而这样下去的最终结果就是,人类变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虽然很多人批判波兹曼的理论过激,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如今的现实社会:追求娱乐,一切皆可娱乐。
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娱乐被进一步放大,大学生的娱乐心理在这里更是得到了舒展和放大:政治、文化、宗教等一切都可以被解构、被娱乐,被用网络中流行的语言来表达和传播。这一心理动因最终让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事物,甚至是传统权威都能被解构和调侃成为网络流行语。来~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大学生群体本就是充满朝气与反叛意识的群体,于是在这种心理下产生的流行语往往呈现出娱乐调侃甚至是反讽的特点。2012年末,有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街头采访群众:“你幸福吗?”其中一个农民工回答:“我姓曾。”这引起人们在网络的吐槽,“你幸福吗?”因此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大学生之间也相互以此问候并吐槽。2013年,摇滚歌手汪峰屡次在其发布重要新闻的时候被其它更大的新闻事件抢走风头,引起网友调侃。“帮汪峰上头条”便成为网络流行语之一,它也经常出现在大学生校内网上,充满嘲讽意识。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娱乐心理使得网络流行语得以更丰富娱乐化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