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合拍片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外双方共同利益导致的:一方面,在分成上,进口片比起合拍片少了许多;另一方面,合拍片能给中国电影带来海外票房的增长,从某种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在国际的形象,这是中国电影产业,或者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并逐渐融入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然而这种以利益为基础的合拍片还存在许多不“合拍”的现象,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外文化没有在合拍中实现融合。本文将通过近年来的电影市场及口碑数据分析中外合拍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对合拍片的内容是否“合拍”进行思考并探究解决策略。

    一、 中外合拍片的发展历程

    中外合拍电影的含义原是指:境内与境外电影制片者依法取得国家《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或 《摄制电影许可证》,在境内外协作摄制、联合摄制或委托摄制的各类电影【 】。早期,我国多以的境外资金合作或联合制片的方式摄制这类影片,即中外双方共同摄制、共同投资(含资金、劳务或实物) 、共同承担风险及共同分享利益的摄制形式。而与进口片最不同的,便是中外合拍片可以享受国产片待遇,并且享受相应优惠的税收政策。中外合拍片的定义到了后期有所改变:主要需满足三点:一是双方共同投资;影片内容需含有中国元素以及中国演员至少占1/3。

    中外合拍片从建国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的阶段:文献综述

    (一) 1949年~1979年 合拍萌发期

    中国与前苏联的制片单位早在1949年9月,便合作拍摄了《解放了的中国》、《中国人民的胜利》等大型纪录片。1950年,中国和前苏联又合作了《长江大桥》和《中国杂技团》两部电影。可以说,这代表着新中国与外国合拍电影的开端。自此,中国分别和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合作拍摄纪录片。1958年,《风筝》诞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合作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郎斯公司合作,同时也是新中国电影创作中,首次西方电影工作者的参与介入。因此,可以说合拍片在这个时期里主要是以中国对外交流的桥梁和国际交往的工具的形式而存在。 

    (二) 1979年~2001年 以协拍为主的成长期

    1979年8月,专门审核境外合拍申请的组织成立,即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在未满一年的时间内就接到213项拍片申请,这些立项申请来自十多个国家,自此中国合拍电影开始蓬勃发展:到1983-1984年,有7部电影在中国市场观众人次过亿,其中有5部是合拍片。而中国电影产业改革进入深水区则是在1993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的发布,大规模合拍开始。最先回到内地拍摄的大多是香港电影人,莫约是同根同源的缘故。在1993年完成的154部故事片中,三成是与港台合拍片。如《秦俑》(1988年)、《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 1989 年),《霸王别姬》(1993年)、《变脸》(1995年)、《西洋镜》( 1996年)、《荆柯刺秦王》(1999年)等为中国电影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90年代的港台合拍片在文化韵味、电影形态上都带来了新的潮流,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在人物性格塑造及情节的视觉冲击力方面。这个时间段的合拍片多以协拍的方式,即中方无资本投入,没有影片创作的主动权,不参与市场的分成,内地电影厂仅仅是人力参与和资源分享。但中国电影以这种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置身于世界多元文化交融的新格局中。

    (三)2002年2012 “走出去”——合拍发展期

  1. 上一篇:《新周刊》城市报道的人文主义
  2. 下一篇:网红对影视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1. 论电视与网络新媒体融合发展

  2.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的发展路径

  3. 媒体融合环境下美国情景喜剧制播策略研究

  4.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的突围对策

  5. 地方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策略探析

  6.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传播模式的创新

  7. 媒体融合时代舆论引导机制研究

  8.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9.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0.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1.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2.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3.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4.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5.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6.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7.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