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临界CO2染色的系统研究始于本世纪初。2001年,东华大学戴瑾瑾教授课题组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动态超临界CO2流体染色小样机。样机容积为 1.6 L,配有染液循环装置。研究人员在该样机上分别进行了涤纶染色工艺和染色机理的研究,分散染料结构对上染率的影响规律以及聚乳酸染色工艺的研究。随后又开发出我国首台分散染料溶解度测定装置,研究了不同结构的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与其上染率的关系。通过这两台实验室设备的开发及在其上进行的研究,课题组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为开发生产型设备以及进行工业化应用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22822
2006年东华大学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合作开发出了我国第一台生产型超临界CO2染色样机。该生产型样机染色釜容积达到 24 L,最多同时能染 5 个筒子纱,染色时最高工作压力可达到 30 MPa。论文网
广州美晨公司开发的有效容积为 100 L × 2 的超临界流体染色设备,也于2008年通过中科院化学所组织的专家评估鉴定。该设备设计压力为 42 MPa,设计温度< 200 ℃,每次可装 30 ~ 60 kg织物或纱线,预计每千克染色加工成本为 5.4 元。
2004年,大连工业大学委托光明化工研究院设计研制了一台用于天然织物的染色小试实验装置,设备设计压力为 40 MPa,最大容积 5 L。2010年,大连工业大学研制开发的具备中试生产规模的天然纤文的超临界CO2无水染色设备也通过辽宁省科技厅组的技术鉴定。该设备单个罐体每次可装载 15 ~ 25 kg的散纤文进行染色。
2002年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在超临界CO2染色小试装置上开展了染色的探索工作,委托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为他们研制了一台 5 L规模的超临界流体染色装置。2007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香港福田集团和香港纺织制衣研发中心已合作开发成功容量为 30 kg织物(或纱线)的超临界流体染色系统。
目前,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正积极推广这一超临界无水染色工艺。据报道称,每磅染色加工成本只有 0.46 港元,已与传统工艺相近。该工艺压力在 200 ~ 280 bar之间,据称染色温度可降低至摄氏 60 ~ 90 ℃之间,染色时间也可缩短至 15 ~ 60 min,适用于涤纶、超细旦涤纶、涤纶加氨纶、尼龙、丙纶、聚乳酸纤文等。此技术设备获得2007年香港工商业机器及设备设计奖。2008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福田集团合作共投资 840 万港元,开发一套工业化规模的多经轴超临界染色系统以及组合无水染色工艺,目前研究仍在进行中。
2005年南纬公司与民欣机械两家公司总投资额约 4.5 亿元共同成立的台湾超临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出了超临界CO2流体染色样机。该装置包含温度控制器、加热管、测压器、带加热器的50 mL不锈钢洗染缸(设计压力 350 bar),以及带冷却装置的CO2泵。据悉,台湾超临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工业化超临界CO2染整设备的操作压力为300bar,操作温度 150 ℃,染色釜体积为 300 L,染料釜体积为 40 L。染色过程可通过人机交互式界面控制,整个装置还配置了CO2回收部件,以减少污染。
国外研究现状
1997年欧盟资助了一项三年期的超临界流体染色研究项目SUPERCOLOR。该项目由多国参与,主要研究由法国纺织研究所承担,设备由瑞士Chematur公司承担制造,命名为“RotaColor”。设备容积为 7 L,设计承压 400 bar,加热温度 150 ℃。研究人员利用该设备主要研究和挑选了适用的染料,并考察了用于工业生产的可能性。
2001年ITEC株式会社为福冈大学开发了一台 40 L超临界流体染色设备获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福冈大学、冈山县工业技术设计研究所与豊和株式会社又合作研发了一台 400 L生产型超临界流体染色设备。
- 上一篇:国内外轧制技术研究现状
- 下一篇:软土建筑基坑的支护形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
-
-
-
-
-
-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