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的界定研究桑青松对语言暴力的定义是:指诉诸口头或者书面的暴力行为。【1】陈华安在《校园语言暴力对幼儿教师言语暴力的研究成因与对策》的研究中指出:“语言暴力是才采用谩骂、诋毁、嘲笑、蔑视等侮辱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心理上受到侵犯和损害的行为。34869
很明显,他们都承认了言语暴力是采用谩骂、诋毁、嘲笑、蔑视等侮辱性词汇的。并且桑青松还指出了语言暴力是口头或者书面的,这里强调的是语言的暴力,口头和书面都是表达暴力的形式。
2.关于语言暴力发生情况的研究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2004年的专项调查显示:81.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是“语言伤害”;【3】孙云晓、劳凯声的调查数据显示:3.3%的儿童“经常”受到教师挖苦讽刺;【4】张雪梅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有48%的小学生、36%初中生和21%的高中生有被语言暴力伤害的经历。【5】论文网
上面的研究结果和数据都能看出语言暴力的普遍性,而且“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中受访的81.5%的小学生都认为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是语言暴力,以及张雪梅的调查报告中都看出语言暴力对学生造成了伤害,成为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
3.教师语言暴力形成原因的研究结果
辛学伟在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以及对策浅析中提出:教师语言暴力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观念的落后;教师文化水平不高;教师职业压力大和法制不健全。【6】
桑青松在小学教师言语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中指出:导致教师语言暴力的最根本原因是职业压力;落后的教育观和淡薄的法制观助长了教师语言暴力行为;价值观念冲突,师德素养出现了“行知背离”。【7】
辛学伟和桑青松分别找出了语言暴力形成的原因,总结一下两者观点既有教师自身素质、文化和观念的原因也有外界的法制缺失、压力原因。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
德国的巴赫根据不同的角度将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划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言语上的攻击行为,包括讥讽、谩骂、嘲笑、愚弄同学;另一种是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即针对同学实施的身体上的暴力行为。李纳伯恩1994年的问卷调查分析中表明:言语上的暴力比身体上的暴力行为多,有17%的被试者表示自己每学期至少会有一次成为言语暴力(被同学愚弄、辱骂、叫外号等)的受害人。【8】他们研究内容主要是校园暴力现象,其中就包括教师的言语暴力现象。国外的教育观念进步,因此现存的问题远少于我们,关于幼儿教师言语暴力的有关研究也很少
- 上一篇:课堂教学公平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下一篇:消费者忠诚度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
-
-
-
-
-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