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火箭发射装置的发展是随着近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起火箭武器因为性能太差,不受欢迎,火炮更加受重视。20世纪30、40年代是火箭武器重新开始发展,这时的火箭炮结构简单,散布大,多使用人工操瞄,但射击效率高,作为步兵支援武器,开始扬名战场。如苏联的БΜ-13,又称“喀秋莎”火箭炮,是战争中主要的火力突击力量[2]。50、60年代,苏联发展装备了更多不同结构的火箭炮,如БΜ-14/16、БΜ-21/40、БΜ-22/16等,火箭炮的杀伤力、射程和操作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火箭武器不够重视,只发展了M23、M91型火箭炮和M31型、M50型战术火箭,也只少量装备在军队中。70、80年代,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和巴西等国对火箭武器有了新的认识,重新重视火箭炮的发展,经过多国联合研发,推出了M270型火箭炮,即著名的MLRS。几十年来,对M270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改善了性能,增加了射程,提高了精度,降低了成本。论文网
我国从1950年开始组建火箭炮兵,装备苏式БΜ-13/16和国产102mm火箭炮。到60年代,我国研制装备了63式107mm牵引火箭炮和130mm自行火箭炮。70年代又相继发展了70式130mm、71式180mm、74式284mm等多种型号的火箭武器。到80年代,改进了107mm和130mm火箭炮,定型了81式107mm、85式107mm、82式130mm和85式130mm火箭炮,研制了81式122mm、88式122mm、83式273mm和WN-80式273mm等型号的火箭炮。进入90年代,又改进、仿制、研制和定型了多种新型火箭武器,如“卫士”系列火箭炮和PHL03远程火箭炮,使我军火箭武器的性能有了较大提升。41881
现代火箭武器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1)增大射程,提高威力,增加弹种,提升威力;(2)提高射击精度和密集度,减少弹射散布,发展精确制导;(3)发展模块化发射箱,方便运输、维护和装填,满足“一专多能”、“一物多用”和“一炮多弹”,提高发射系统的通用性和利用率,节约成本,保证可靠性和高效性;(4)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配用先进的指挥与火控系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5)发展轻型火箭炮,提高战略、战役机动性,主要通过简化结构和改进材料实现。
消隙机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己对齿轮侧隙及无侧隙传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987年,陈建村总结了齿轮副侧隙的计算方法;1992年黄其柏、杨叔子等人研究了齿侧间隙与噪声辐射的关系,确定了低噪声齿轮副最佳齿侧间隙,对于控制齿轮装置噪声和低噪声齿轮的设计意义非凡; 1996年游步文将齿轮副侧隙划分为随机变量侧隙和随机相位侧隙两部分,重点讨论了随机相位侧隙,,验证了小模数齿轮国家标准侧隙的基本计算公式,理论分析并实验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和实用性;2000年刘馥萍,于占洋等分析了零侧隙齿轮传动中侧隙变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2004年,李桂华,费业泰分析了在没有加工误差或齿轮副安装误差的条件下,温度变化对啮合齿轮侧隙的影响,计算出保证热变形齿轮正常工作所需的最小侧隙;2006年,谢克杰提出了无侧隙齿轮传动技术,考虑齿轮加设备的精度不足等因素,通过调整齿轮副的中心距,使齿轮达到无侧隙的传动状态;曹仁军,杨化书阐述了齿轮啮合侧隙在静态方面对系统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由于侧隙的存在回程空转和负载变向对系统的精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