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以前学者们对于微信的研究,都是主要从微信的营销、广告策略、未来的发展趋势等宏观方面的分析,而对于使用微信最为广泛的受众--大学生的研究相对缺乏。而事实上,大学生的使用情况能够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微信将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值得去关注的。尤其是大学生使用之后对其社会交往带来的哪些影响,这些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又对大学生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是更具有研究意义与价值的。41942
马新建从定性角度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在交往心理、交往方式、交往目的、交往效果上的基本特征,分别表现在追求更开放的交往模式;以寝室为活动中心,网络社交占主导;在人际交往时更注重追求情感与功利,却觉得自身能力偏弱。2
在定量研究方面,王琼得出了与研究假设完全相反的结论即农村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要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我归属感的需要、提升自身社会化而使用微信等网络社交方式。论文网
在李晓静的观点中认为随着网络社交工具的兴起和广泛运用,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转向从大学生网上聊天,使用网络媒介,新媒体等行为分析他们的社会交往。在研究网络聊天对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有积极作用的过程中,研究者强调网络聊天既能帮助大学生巩固强化现实生活中与熟人的联系,又能维系和延续与网友的弱联系。4
国外最早提出社会交往理论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指出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来说并非是个人固有的抽象物,而是全部社会关系总数。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马克思将人的交往形态划分为三种,即以人的自然性建立的关系,以物质为基础与人建立的关系,以及由物质生产和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了社会财富而造就的人的自由性。5
因此,必须从大学生身上出发,认清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动机与起因,出于何种的心理需求,是本研究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然后再从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是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使用微信的频率对其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其次是微信在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过程中所占的比例;最后是帮助大学生理解使用微信后对其人际交往起到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提升积极作用,减弱消极作用。这有助于研究全面性、深入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