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概况外国学者对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探索最初集中于理论层面。随着科技革的发展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学者们开始关注技术对一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提出了包括Posner(1961)的技术差距理论、Verono(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Romer(1986)等人的内生增长理论等一系列研究,这些新国际贸易理论不仅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困扰传统贸易理论多时的“里昂惕夫之谜”,也为以高技术、高智能密集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此后,一些学者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展开研究。例如:43829
BrEITSEHOPF和Grupp(2004)对高新技术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优势进行了深度的研究,认为高新技术的发展会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价格的下降,带来销售额的剧增,出口国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Hausmann,Hwang和Rodrik(2007)指出专业化生产是由一国的基本要素禀赋和异质要素共同决定的。实证分析显示,高新技术的复杂程度以及技术含量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家规模和人才资源。
2、 国内研究概况
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引进的时间较晚以及教育的程度,国内关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主要在借鉴国外理论研究的础上结合本国实践经验展开。主要集中在贸易结构分析和国际竞争力分析上。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结构的研究情况中,学者们主要从出口主导产品`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贸易方式地区差异、产业内贸易状况等角度入手,对贸易结构近况以及出口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王耀中、王梓安(2002)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分布状况做了定量研究。他指出,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主要产品包括电子技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通信类仪器,三资企业是贸易主体,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是实现出口创汇的关键。
都晓岩、王丽华(2004)探索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所存在的问题论文网,认为现阶段出口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产品质量低等问题,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营销网络是制约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俞博,严焰(2012)以浙江省为例,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强度等对浙江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做了实证研究。研究中的指标显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不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园区是拉动贸易增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