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几乎与河流健康是同一概念,即侧重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服务功能,借助于水质、河流形态结构、河岸带、河流水文结构及水生生物来监测评估河流生态健康状态。相关评价方法可分为生态监测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通常有以下几种:44236
①生态完整性指数(IBI)。由Karr提出,在美国的许多地区被采用,作为评价溪流状况的重要工具以支持水资源计划和决策。
②河流无脊椎动物预测和分类计划(RIVPACS)。澳大利亚在RIVPACS的基础上发展了适合本国的方法AUSRIVAS,并于1993年采用AUSRIVAS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水资源健康评价。
③河流保护评价系统(SERCON)。英国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以评价河流的生物和栖息地属性,以及河流的自然保护价值为目标。
④河岸带、河道、环境目录(RCE)。由Petersen提出,在美国、瑞士、意大利使用的、用于快速评价下游农业景观地区小溪流的物理和生物状态。
⑤溪流状况指数法(ISC)。由Ladson提出的,生物应用最为普遍的综合指标法。
⑥栖息地完整性指数(IHI)。南非的水事务及森林部于1996年发起的“河流健康计划”时制定的,用于评价栖息地主要干扰因素的影响。
如上所述,国外的评价体系一般针对范围较窄,每一个指标体系都有比较具体的评价类型对象,如多为农村以及城郊的小溪。由此可见,国外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的成熟化,往往针对具体问题实施具体分析与评价;不仅能结合河流及所在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影响因子,且能够针对不同的评价需求而采用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对象河流评价,进而得到较为科学与全面的评价结果。与此同时,国外的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涵盖范围较广,不仅包涵生境指标,还有涉及生物指标、生态指标等;而且经过长时间尺度的相关研究,已从大量繁杂的指标中筛选出最能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并根据反映情况有主次地应用。
2 国内
针对国内水环境以及区域(流域)综合发展的现状,国内对于河流健康体系指标的建立不仅包括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还包括人类的价值观等,如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整体来看,我国对于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一二十年的积累,出现了一些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
①2005年,蔡其华等提出了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共16个指标,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化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囊括了河流的水文状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及社会功能3个方面;
②1999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建立了一个适用于黄浦江水环境状态评价的指标体系`751|文\论*文-网www.751com.cn,将理化指标、生物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和景观指标等4部分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中;
③2005年4月,长江水利委员会制定了健康长江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18个指标;
④李国英在提出黄河治理的终极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健康黄河的4个标准。
由于大型河流问题复杂,需要较多的研究投入,且公众也较为关注。因而,上述研究多针对国内知名度高的河流,如长江,黄河等。与此同时,许多研究人员也针对各地区的河流健康提出了各自的标准。但由于研究不成熟,多以国外研究为借鉴,且研究内容繁杂,多未能整理成体系。
综上所述,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研究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评指标的筛选论文网,评价标准与依据的研究等。其中,对于水质评价标准的研究已日趋成熟。一方面,我国已针对水功能用途已发布了相应的水质标准;另一方面,水质评价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也为水质评价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以期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水质。河流水质评价是河流生态系统评价的基础,是人们科学地认识水环境的重要途径,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