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可谓处于两个截然相反的地位。在国外,中国民间信仰早就受到汉学学者的关注。1961年华裔学者杨庆堃所著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是西方第一部全面考察传统时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与信仰的专著。相比之前的研究,杨庆堃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把中国民间信仰与家庭、社会、国家联系起来,探讨民间信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西方许多从事汉学人类学研究的学者开始关注于象征体系与社会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力图从中国人的信仰中发掘中国文明与社会构造的模式,进一步肯定民间信仰的社会作用,如武雅士主编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芮马丁的《中国仪式与政治》等。还有汉学学者使用史学方法的对中国民间信仰做了研究,如杜赞奇发表的《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中认为民间信仰是国家政权深入乡村社会的多种方式和途径之一。45424
在20世纪初,国内也开始了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只不过当时是作为一种社会弊病存在,其相关研究是为了进一步的批判和打压。1949年中国解放后,民间文学更是被视为“迷信”而受到严重打压,与其相关的研究领域无人问津。直到1978年,民间信仰才正式作为研究对象在我国的学术界立足,因此到今天,关于民间信仰的国内研究还处于不成熟、较为缺乏的状况。宗教学与民俗学首先对民间信仰重视起来,在过去探溯源流、考辨真伪的基础上, 开展了基础理论研究,探讨中国民间信仰的体系、论文网分类、特点、规律等, 出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如乌丙安的《中国民间信仰》、陶思炎、铃木岩弓的《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等。人类学、社会学的民间信仰研究也成就斐然,如王铭铭和王斯福的《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王铭铭和潘忠党的《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等著作,探讨了乡土社会的文化与权力问题,开始从社会的角度正视民间信仰的作用。在史学界, 近些年来走向民间的社会史也开始注重对民间信仰的考察, 尝试解读其中包含的社会历史信息,如贾二强的《唐宋民间信仰》、赵世瑜的《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等。国内研究虽然不及国外开始的早,但也借着研究本土文化的地域优势奋发直追,后来居上,如今呈现出一派多角度、多领域的全面研究趋势。
发展趋势
当前学术界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普遍存在三个主流的发展趋势:一是把民间信仰作为一个单独研究的对象,以纵向的角度研究各个历史时期民间信仰的体系、特征、功能等方面,尤其着重于其社会功能,如林国平的《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赵志勇的《民间信仰与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贾艳红的《汉代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探析》等;二是立足于社会的生态、生活、宗教、现代化等方面,以横向的角度对各区域民间信仰的体系和特色、区域间民间信仰的共性和差异等问题进行研究,如范荧的《上海民间信仰研究》、林国平、彭文宇的《福建民间信仰》、朱小田的《吴地庙会》等;三是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将民间信仰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结合起来综合探讨,基于人们对事物全面性、综合性把握的日益需求,这一方面会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青睐
- 上一篇:薪酬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下一篇:跨境电子商务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
-
-
-
-
-
-
-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