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城乡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在研究城乡居民的消费问题时,将城乡居民分开分析就成为了必然。近些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1 关于城镇居民消费的研究
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的研究。王雅林、何明升首先通过构建一个以物质取向、精神取向和约束程度、主导程度作为四个维度的城镇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的分类理论模型,在该模型中的九种有关消费生活方式的理论类型分别是精神平衡、精神主导、精神约束、物质约束、物质平衡、物质主导、均衡约束、均衡平衡和均衡主导等。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运用因子聚类分析方法,结果产生了18个基本因子,最后分析了他们各自的生活消费方式并总结出了六种不同的城镇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类型。按照各个类型所占的人数由少至多排列是:物质平衡型,物质生活全面发展,新老消费行为和谐共存。精神约束型,精神取向十分明显,主体的导向作用较弱。物质主导型,个性鲜明,被迫节约,注重计划;物质取向十分明显,实用倾向突出。均衡平衡型,均衡发展低层次,内外兼顾。均衡主导型,物质与精神并重,无明显偏斜;追求生活的质量,主导性很突出;善于计划并精于运筹。物质约束型,消费的水平偏低,约束的刚性较强;主导性很差,精神需求受到了抑制。47238
针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宋铮运、袁志刚运用相关的消费函数理论,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由于受到了低收入的制约,食品消费支出占到消费支出总和的60%,大部分的收入不得不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而用于储蓄的部分则非常的有限,这是导致居民消费倾向偏高的一个基本原因。
孙凤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者行为进行了大量的数量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居民的收入数据与消费数据是不平衡的,并采用了新兴起的协整技术对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其结论,一是在90年代之后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储蓄的预防动机超过了跨期消费动机,居民储蓄倾向很高; 同时下岗职工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又明显的提高了居民的消费倾向,二者共同使得收入与消费比例关系产生了较大的波动性。二是在居民资产与消费的关系上, 资产积累规模变大、增长加快。资产存量对居民的消费有着显著影响, 而资产增量的影响则不显著。在从构成资产的因素来看,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影响的是金融资产的存量与增量,而实物资产的影响则不显著。
2 关于农民消费的研究
在有关我国农民消费结构的研究中。关于我国的农民消费结构的现状论文网,卢嘉瑞等人认为有着重大改变, 其中包括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已经由温饱型转变成小康型; 我国农民的消费行为已经由波动型转变成发展稳定型; 我国农民的消费需求已经由自给型转变成商品型; 我国农民的消费模式已经由雷同型转变成多样型; 我国农民的消费内容已经由生存型转变成发展型。而我国农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是, 非商品类的消费支出比重偏低, 食品类的消费支出比重偏大与消费需求的梯度不明显。运用ELES模型李锐对我国农村居民的各种消费品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 其一, 20多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的改善, 但是根本性的改变却没有; 其二, 绝对收入假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适用于我国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 其三,我国农村居民的各种消费品的收入弹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收入弹性小于1的除了食品和衣着类消费品外, 其它的六种则都大于1, 其中更有收入弹性高达1.51的通讯和交通类消费品; 其四, 各种消费品的支出受到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比较大,而受其它消费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