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目前已经装备EFP战斗部的弹药系统主要是末敏弹,如德国研制的SMART、瑞典和法国的BOUNS、美国的SADARM、用于航空炸弹和布撒器的SKEET[9]。除了在末敏弹上的应用,其他方面的还有:SLAM,由于其比较轻巧,所以一般配备给部队的单兵,便于操纵;WAM,为满足工兵需求的广域封锁雷;AHM智能弹药,用以对付低区域的空目标。由以上研究现状及发展概况可知,EFP飞行稳定性的提高、有效攻击距离的增加、杀伤概率的增大将会是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而且EFP战斗部应该具备在较远的距离上摧毁更为坚固目标的能力[11]。
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
我国对EFP的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至今。迫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内研究大部分处于军品生产和试验检验阶段。虽然这些工作为之后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试验经验,但只是针对个别问题的解决手段,不能提升为较为准确的理论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吸纳了国外许多先进技术理论,加大了对EFP战斗部的研究。叶本治[12]通过对变壁厚药型罩的研究得出其形成的毁伤元飞行稳定性比等壁厚的要好。贾光辉对结构为扁平状的EFP成型性能进行探讨,通过数值仿真得出最佳EFP战斗部结构参数:药型罩壁厚、圆弧曲率半径分别为装药口径的0.06倍和1.1倍[13]。彭庆明和刘文瀚分别给出了EFP战斗部药型罩的设计准则,根据设计准则设计了紫铜、A3钢、20钢等三种球缺罩,经过试验得出:只有紫铜罩形成的毁伤元与仿真结果吻合得较好[14-15];由于钢的强度较高,不适应流体力学模型的处理,导致钢罩EFP成型性能与仿真结果相差较多。陶刚等提出了一个计算模型,基于此模型编制了相关程序,用以计算球缺罩、大锥角罩上的速度分布、质量分布,成型弹丸的总质量和总动量,实验表明该程序对EFP成型性能的研究是有效的[16]。黄正祥等通过改变起爆方式,分析了EFP长径比、头部速度、头尾速度差等参数的变化[17]。
由于EFP的侵彻后效较大等诸多独特的优点,EFP战斗部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作为一种有效的新型反装甲手段具有广阔的军事应用前景。EFP战斗部主要在灵巧和智能弹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如将其装备在末制导炮弹上[9],使其对坦克防护较弱的顶装甲、侧装甲和底装甲进行攻击,这就要求这种战斗部具有优于普通战斗部的能力即在距离目标较远处发挥作用。当需要对付集群装甲且目标较远时,子母式战斗部便成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一枚母弹可携带数枚末敏型子弹,当敌方的炮弹或导弹接近目标区域上空时,母弹便在引信的作用下,将子弹抛出,数枚子弹将同时进行识别目标、引爆装药、形成EFP、击穿装甲目标的过程。另外,EFP战斗部技术也可用于对废旧武器弹药的销毁、大型潜艇和航空母舰的攻击、单兵破障设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