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问题相当复杂,目前关于薄壁件塑性加工中回弹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材料加工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现在对回弹问题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物理模拟法、解析法和有限元模拟法。49546
Kin.A.Stelson 等人,对管绕弯成形中的回弹角的预测与控制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文中提到,在弯盐角大于10度时,弯管回弹角与弯曲角呈线性关系;小于10度时呈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回弹角预测的三步方案:
(1)对特定规格管材,分别作一次小角度弯曲和一次大角度弯曲,通过两次弯曲的回弹数据建立两段直线回弹模型。
(2)在弯管件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实时测量更多的回弹角数据。
(3)修改、完善历史回弹模型以便更精确地对回弹进行预测。文中还指出,管弯曲中存在复加载效应,即第一次弯曲到某一角度卸载后,再次加载时,须过弯一定角度(过弯角度至少为7度),才能达到首次弯曲时的弯管应力状态。由于复加载效应的存在,所以基于实测回弹角数据的回弹补偿可能不完全。
秦志国 等人研究了板料在纯弯条件下的回弹,他们将板料简化为小曲率曲杆,并且认为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满足线性近似实际应力曲线,进而获得回弹角与回弹半径的求解公式。这种方法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不过在现实生产中,纯弯条件下的弯曲并不多见。此外,这里的加载弯矩是基于回弹中性层、弯曲中性层,几何中心层重合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际上,三者不会重合。
Huazhou Lou 等人认为传统的那种反复的试验论文网,然后对回弹值进行补偿的方法会使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因此,他们经过做少量的试验,得出回弹角与弯曲角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个关系就可以在试件弯曲前对其回弹角进行预测,不过,这种方法不具有通用性,只适用于材料性能相同的试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了对板料回弹的控制。通过逐步加载的方法,只要将杨氏模量、硬化指数及一些工艺参数输入神经网络中,就能起到较好的预测作用。Nan Song等人利用三维无网格划分的方法实现了对法兰回弹角的预测,并且将所得的结果与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结果吻合较好。
余同希、章亮炽 对对称截面梁与非对称截面梁弯曲和回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在横向载荷作用下梁的弹塑性弯曲,并考虑材料强化及轴力对弯曲和回弹的影响。他们主要集中利用数值插值的方法来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
张立玲 运用解析法,对弯管变形区的应力应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算出了回弹弯矩,继而得到了弯管回弹的数学模型,缺陷是其中使用了过多的假设,如忽略管材周向变形、应力层和应变层重合且位于管材截面中心等,这与管弯曲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在有限元模拟的相关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材料模型、接触摩擦处理、非线性算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由于管材或板材冲压的全过程应该包括成形和回弹两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过程,通常所说的成形过程一般不包含回弹。回弹过程和成形过程在应力应变的变化状态上有所不同,所以在对回弹问题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技术也与成形过程有所不同。
自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导管塑性弯曲成形回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l)通过理论研究探求各种弯管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工艺参数的计算方法,从而提出控制回弹量的途径;(2)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弯管过程进行模拟,确定各参数对导管成形质量的影响;(3)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验证各种弯管方法控制回弹量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研究内容涵盖了不同坯料(矩形管、圆管等)的不同弯曲方式(纯弯、推弯、中频弯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