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奴隶社会开始就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工程建造,与之相对应的建造管理历史一直伴随着其成长。古代涉及建造管理的著作最具代笔性的是官书,即历代王朝各自制定的建筑工程做法,工料定额,则例等等一系列的建筑著作。就目前所知的,有史可考的,从周朝的《考工记》到经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明朝的《工部厂库须知》,以及清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内庭作法则例》、《圆明园工程作法则例》等鸿篇巨著。其中关于建造管理方面的记载也是不少的。如《考工记》中记载当时的建筑活动中的规划,设计,施工是统一管理安排的,类似与今天的总承包模式。宋朝的李诫对历代的工程建造活动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总结,编成了《营造法式》,其中运用基本模数进行设计,安排材料调配,提高了建筑效率,使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方法如同我们现在推广模数制和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如出一辙。清工部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列举了官式建筑的27种范例,对于不同等级,不同用途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这种定型化的建筑方法类似与今天的各种建造标准以及施工规范。52345
清末民初,社会遭受了大的动荡,新的建筑模式和方法传入我国,造成了传统建造管理发展的历史鲜有问津。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作为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于 1943 年完成了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建筑史》,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了系统的论述。其后,1980 年刘敦桢先生编写了《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网、1992 年,清华大学赖德霖先生的博士论文《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第一次涉及中国建筑制度和建筑观念,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近代中国租界内建筑制度的形成。2001 年邹德侬先生编写了《中国现代建筑史》、2001 年罗哲文先生等编写了《中国建筑文化大观》等等。2003 年,东南大学李海清先生的博士论文《中国建筑现代转型》以建筑技术、建筑制度及建筑观念为切入点,研究了近代中国建筑的现代转型进程。
国外研究现状
历史上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建筑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大量影响。所以日本学者研究本国建筑的时候往往讲究汉和兼治。日本关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早期以伊东忠太、关野贞及村田治郎等的研究最为详细和具有代表性。如伊东忠太和《东洋建筑的研究》、《中国建筑装饰》,其中对于我国传统建筑的样式,发展及建造管理方面的历史进行了详细论述。关野贞《大陆建筑对日本建筑的影响》,《中国山东省汉代坟墓的表饰》、《中国的建筑与艺术》等对于我国地区的建造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村田治郎的《东洋建筑史》、《中国的帝都》,竹岛卓一的《辽金时代的建筑及其佛像》,以及饭田须贺斯的《中国建筑对日本建筑的影响》等都不同程度的对中国的建筑本体,建造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