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光学涡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且由光学涡旋产生了很多光学上的前沿问题。在2009年,绕瑞中介绍了光学涡旋在大气中的产生和发展是光波大气传输中的新现象,对光电工程应用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和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利用光学涡旋传播动力学特征的几种可能的应用工作[ ]。2010年陈君等人对几种常用的产生光学涡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的方法的优缺点,并利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法和螺旋相位板法进行了实验研究[ ]。2004年王艳花等人对四波干涉形成光学涡旋进行了研究,通过利用平面波的干涉,形成了具有规则分布的涡旋列,给出了产生涡旋列所需的初始相位条件,计算出了涡旋列间距并分析了与波矢的关系[ ]。这些研究所取得成果不仅有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意义,而且有助于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4 研究光学涡旋的一般方法
光学涡旋是一种特殊光场,他们具有螺旋形波前和相位奇点两个特性。由于自身的干涉相消,导致其光束中心的光强为零。由于在激光散斑中,光学涡旋的形成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在最近采取了不同的路径,来可控制的产生一系列的光学涡旋,即涡旋阵列结构。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产生光学涡旋的方法。1992年,Bazhenov[ ]等人第一次利用计算全息图产生大小以及拓扑电荷可以控制的光学涡旋。并通过计算机产生的全息图来获得光学涡旋。1993年,Beijersbergen[ ]利用两个柱面透镜实现了任意阶次的厄米-高斯光束与相应的拉盖尔-高斯高斯光束的转换。1994年,Beijersbergen[ ]等人又利用螺旋相位板将一束TEM高斯光束变换为一螺旋形波前的光束。到了2002年的时候,Jennifer E Curtis[ ]等人提出了利用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产生光学涡旋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产生光学涡旋的静态位置,还能够实时动态的对光学涡旋进行调整,实现微操纵。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但都有力的推动了光学涡旋在多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