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股权融资理论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国外现代企业资本结构融资理论从实践过程到理论模型的建立了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戴金平,1999;邱湘辽,2009)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的研究成果是早期企业融资理论研究的正式开端之一。1958 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和金融学家米勒在共同发表的文章《资本成本、公司理财与投资理论》中,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进行论证提出了著名的MM 定理。以后的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结果。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梅耶斯和玛吉洛夫(Myers and Majluf)沿着信息不对称的思路,提出了新优序融资理论,在新优序融资理论中第一次正面回答了企业的融资偏好问题。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后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阶段。融资结构理论的发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早期融资结构理论、现代融资结构理论和新融资结构理论三个阶段。63983
1早期融资结构理论
早期企业融资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杜兰特于1952年提出。其将融资理论分为三种类型:净收入理论,营业净收入理论和传统理论。净收入理论(Net Income Theory)认为:债务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债务融资可以降低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当债务资本为100%时,企业融资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营业净收入理论(NetOperating Income Theory),这一理论认为: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没有关系,企业不存在最佳融资结构问题。其基本假设是财务杠杆对于企业的融资没有作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固定不变。传统理论(Traditional Theory)认为:财务杠杆的使用会增加财务风险,财务融资成本和权益融资成本会发生变动。最佳资本结构存在。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的使用来降低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并增加企业的总价值。当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达到最低点时,即为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所以,某种负债比率低于100%的融资结构可以使企业价值最大。这是介于净收入理论和营业净收入理论之间的折衷理论。
2现代融资结构理论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现代企业融资理论主要包括MM理论及其修正、权衡理论。1958年6月份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的《资本结构、公司财务与资本》提出了MM理论。该理论在完全竞争、资金自由流动等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其理论认为:在没有税收情况下,企业价值和企业资本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1963年Medigliani 和Miller 对MM模型提出了修正。引入和公司所得税,在这个情况下,由于负债的利息是免税支出,可以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公司只要通过财务杠杆利益的不断增加,而不断降低其资本成本,负债越多,杠杆作用越明显,公司价值越大。当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趋近100%时,才是最佳的资本结构,此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最初的MM理论和修正的MM理论是资本结构理论中关于债务配置的两个极端看法。1976年,米勒在美国金融学会所做的一次报告中,提出一个把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包括在内的模型,他认为通过套利过程,负债利息的税盾收益会被个人所得税抵消。不论企业是使用债券融资还是股票融资,都无法获得税收的利益好处,在这种情况下,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无影响。说明了修正的MM理论高估了负债的好处。于是,米勒模型又回到最初的MM理论中去了。权衡理论产生于20 世纪70 年代,该理论主要研究企业最优融资结构取决于各种税收收益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其代表人物是:梅耶斯、斯科特等。考虑在税收、财务困境成本、代理成本分别或共同存在的条件下,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市场价值。该理论认为只要运用负债经营,就可能会发生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负债可以为企业带来税收庇护利益,各种负债成本随负债比率的增大而上升,当负债比率达到某一程度时,息税前盈余会下降,同时负担破产成本的概率会增加,当边际负债税收庇护利益恰好与边际破产成本相等时,企业的价值最大,达到最佳资本结构,超过这一点后破产成本大于负债税收庇护利益,导致企业价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