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新媒体背景下,以公民为监督主体的权力监督的理性分析,学者大都提倡理性的网络监督,认为网络监督既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也有其存在的问题。应该对网络监督加以理性的规范。
蔡文之的《网络:21世纪的权力与挑战》阐述了网络的起源,网络的特性以及网络权力悖论以及网络的对权力的影响。并从中得出结论,网络是把双刃剑,要积极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多管齐下的网络监管和治理来应对网络对权力的挑战,开创一个互联网的未来。论文网
孙健,徐祖迎《网络舆论监督及其规范》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舆论监督的缺点主要表现为网络暴力和媒体审判。 因此除了从制度、技术、伦理等三个方面需要加强对网络监督的正确的监管和指导,还需要从传统媒体对网络监督的监督、规范网络报道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营造一种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监督环境的氛围。
王蓓蓓《网络监督的理性分析》认为在我国,传统行政监督体制的失灵过早地将网络推向了监督和反腐的最前沿。 不少公民对网络监督的理解还存在着许多偏差,既不能无限的夸大网络监督功能,也不能因为网络监督带来的众多问题而大力的贬低网络监督缺陷。我们要把网络监督定位为行政监督体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培养公民精神和理性精神的公共场域,也要受到法律规范的约束,并不能成为一个毫无秩序的谩骂场所。
最后,公民利用新媒体对权力监督的法律分析方面,网络对完善法律的促进作用得到了不少学者的首肯。
牟宪魁(2010)《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权力运行与公民权利保障》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权力运作模式,逐渐形成新型的互联网政治特点。众多网民在互联网这一平等、互动、多元、开放的交流平台上参与和影响公共权力运行,成为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因素。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从法律文本走向现实,成为公民实现各种权力的有效保障。
陈发桂《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司法民主化进程探析》认为新媒体时代公民广泛的利用新媒体,逐渐深入地参与到了司法民主化的进程,行使表达和监督的权力,对推进完善司法的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加强建设司法民主化进程中网民参与的各种制度规范,通过网民的参与的有序化、网络民意对审判活动的监督的常态化、加强司法网络平台的建设,使公民与司法机关在网络环境中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冒业鑫的硕士论文《公民网络监督的法律规制》,认为公民网络监督是广大公众借助网络这一新媒体获取信息、发表言论、表达意见,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以及对权力行使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本质上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信息时代人民监督的新体现,具有广泛性、自主性、真实充分性和及时互动性。 然而在公民利用网络对权力进行监督的过程中依旧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要完善公民利用网络对权力进行监督的法律法规,处理好网络监督与名誉权、隐私权、国家秘密和司法独立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健全信息公开监督奖励制度以及对官员的责任追究制绝对不能让违法违纪人员逍遥法外。另外,还要加强公民意识的培养,大力宣传公民监督的重大作用,使得公民积极参与到网络监督当中。
从国内研究的方向来看,在新媒体背景下,以公民为监督主体的权力监督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认为网络监督将是公民有效行使监督权利的新形式、新途径。而在看到网络监督的巨大优势的同时,也有学者对网络监督的各个要素进行剖析,全面的解读了新媒体背景下公民利用新媒体监督权力行使的动因、争议、价值等各个方面。并坚持理性的看待网络监督,对其中不完善的地方予以客观的解析和评价,理性的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而在与之密切相关的法律方面,不少学者都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将会使得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也会促进法制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