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关于血清白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的报告逐渐增多,可见关于血清的研究越来越趋向微观和复杂化。黄锐[24]等发现在传统荧光光谱法中,把血清白蛋白作为检测对象,以色氨酸基团的荧光光谱所表达的信息来代表整个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信息是不准确的。
由文献可知,通过测量血液和血清的自体荧光,可以检测和确定其组成成分和含量。此外,疾病患者的血液特性和局部环境不同于正常人,其物理和化学特性都产生了变化,内源荧光发色团的局部组织结构以及微环境、发色团的空间分布或浓度等也发生改变,导致血清的自体荧光光谱在荧光强度、峰位位置、峰值变化速率、不同峰值之间的比值以及谱带半宽等方面产生差异,这些光谱变化在临床上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诊断的依据[25,26,27]。然而由于血清中荧光物质的复杂性,比如肿瘤进展程度、治疗手段、身体状况、其他良性疾病影响以及实验条件等,导致研究结果也存在差异性。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荧光光谱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待我们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