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形神关系论对现代写意人物画的意义 8
5 对创作的启发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引 言
中国人物画中的形神关系一直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在西方的绘画理论传入到中国之后,中国人物画结合了西方的绘画理念,有了新的发展。涌现一大批写意人物画家,他们的作品推进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大学期间,我对写意人物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更期望在写意人物画中能有所突破。与此同时,在临摹和创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绘画经验,在人物的形体和精神层次方面有了一些思考。通过对本论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让我对写意人物画的形神关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希望对写意人物创作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论文网
1 人物画形与神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绘画史的形神观早在上千年前就已形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根深蒂固。它是从古典哲学中的“形神观”发展引用过来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哲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从某种理论上来说,形与神在客观条件上是紧密联系的,是以形为前提,没有形就没有神。形与神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又有不同的概念和意义,两者既有联系又存在区别的。区别在于形指的是人的形体外貌特征、表象;而神指的是人的内在气质和修养,二者的概念和表达的性质不同。但是形和神又是相互联系的,神必须在形的基础上才能得以显现,无形必无神,神是不能超越形体而独立存在的。因此,需要对古代的形神观进行细致的考究,同时形神观的研究也对我们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很早对形神关系就有了记载。起初是庄子的形神观,文献中记载“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从形相生”①。他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先由人想象出来的,然后经过后天人的劳动才会有真实的事物。荀子更加相信“神”的存在,而不是形,并不认可是先有了形才会有神。不难相信,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遵循听天由命,古代传统思想深深地刻在他们脑海里。庄子的形神观,深受当时人们的响应,对后来以神为中心、人为主体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思想基础。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再到魏晋时期,被当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的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等,这些都描绘了以女性为主要题材的人物画。他的形神观主要包括“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理念归功于他对人物的观察和感受,在形似的基础上进而对人物的神情、内心活动进行刻画,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顾恺之提出要想在神情上更加的贴切于真人,必须在外形上也要和真人相似,这就是最初的“以形写神”。在顾恺之的形神观念里,形不等于神,神也不等于形,这两者既是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
南齐画家谢赫所写的《古画品录》中也提出了“气韵生动”,这一观点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了“神”的重要性,但是不同的是谢赫更加强调了神,认为虽然没有形似,但是还是可以有神的观点,更加“忽形重神”,但是这种忽视和重视相对的. 相比之下宋代人物画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逐渐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论。最能代表宋代这些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意趣及审美思想观念,要算是“得意忘形”之理论。首先是荐拔苏轼的欧阳修提出了“得意忘形”的创作思想,在他评及《盘车图》时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乃知杨生真好奇,此画此诗兼有之,乐能自足乃为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