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综述以上可以看出,大多数都是对其作用的定性描述,且对国外出口信用保险的研究大多是从立法、机构定位、模式选择等宏观角度分析,仍然停留在对国外先进制度的引进和消化的层面上,故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对国外制度的研究和考察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非常少,仅有的实证分析未探寻其背后的机制,即使是有学者给出了相应的解释,但大多数的解释也只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较为零散。就出口信用保险的理论基础而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文献研究,尚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权威的研究成果。实证分析上,国内文献的研究多数是采用时间序列进行分析。除此以外,国内外文献鲜有实证研究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促进的分行业分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者研究成果
对于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国外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主要的代表研究有:
(1)关于对出13信用保险的界定问题,Friseh(1999)认为应该把出13信用保险界定为政策性业务,理由是出13信用风险大,不口T预见的因素多,若私营保险机构来经营,则风险分散能力有限,因而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质,需要政府直接经营或特许经营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
(2)关于出13信用保险的功能.早期的Eaton和Grossman(1986).Helpman和Krugman(1989){0t:究表明出13补贴作为一种促进出1:3的措施能增进本国的贸易福利;Abraham(1990),Abraham Couwen.berg和Dewit(1992)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出13信用保险能使出口商有效预防违约风险。但在一些国家由政府支持的出13保险是以持续不断的赤字作为代价来运营的。根据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明确地将出13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规定为禁止性补贴,任何成员不得实施或文持此类补贴,但很多发达国家的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仍然通过长期财政赤字支持出口信用保险,Dewit(1996)分析了官方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是如何通过涵盖WTO不允许的政策达到促进出口的手段。
(3)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经济学原理.伦敦商学院的Saul Estrin(2000)指出了在出13商和出13信用保险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指商业风险。而非政治风险,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可以看作是向进口国传达质量保证的信号等。
(4)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建议,Garicia—Alonse.Paul Irvineand Antonia Morga(2004)在Saul Estrin(2000)的研究的基础上。建议限制一定的出口信用保险比例。他们把质量看作是造成违约的重要凶素,分析了在鼓励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出口时出口信用担保机构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存在的道德风险.指出一旦保险比例过高,由于无法鉴别出口商晶的质量。反而达不到鼓励出口的目的。
(二)国内学者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研究目前大多停留在对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引进和消化的层面上。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对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研究和考察,这是由于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起步晚,相对落后的缘放。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介绍方面,唐若听、曹圃、周纪安(2004)对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担保和海外投资保险的概念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2)在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方面。商务部的世贸司的王晨(2006)认为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为出口企业、银行、国民经济三方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国外一些国家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方面,赵慧萍、王国军(2006)对一些先进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等的出口信用保险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在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创新、国际化扩张等方面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1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