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新媒介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8-04-18 12:41来源:毕业论文
近年来,关于大众传播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研究不在少数。正是由于时代的高速发展,导致现在的人对于新媒介处于难舍难分的状态,更不要说更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青少年了。在对待

近年来,关于大众传播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研究不在少数。正是由于时代的高速发展,导致现在的人对于新媒介处于难舍难分的状态,更不要说更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青少年了。在对待新媒介这个媒介问题上,所有的学者基本上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较为积极,另外一派则较为消极。21375
在阅读相关文献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新媒介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注意。一方面,毫无疑问,新媒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有学者更是认为新旧媒体结合,将是未来大众媒体的主要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4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81 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43.4%。截至2012 年12 月底,全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4.3亿,在整体网民中占74.5%。《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2013〉》显示,从2006 年到2011年,在中国传媒业所有收入板块中,互联网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增长,6 年间从2.79%上升到12.4%,是所有媒介中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2013)。四大传统媒介(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中的主力电视与报纸,收入所占份额则出现下滑,报纸下滑趋势更为明显,互联网广告收入已有超过报纸广告收入的趋势(崔士鑫,2013)。崔士鑫学者认为,在面对新媒介冲击的同时,更是应该正视新媒介所带来的挑战,在利用传统媒介的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新媒介,壮大媒体整体实力,实现战略转型(崔士鑫,2013)。詹扬龙、戴颖姗、陈官钧学者也是提出两种媒介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必由之路(詹扬龙、戴颖姗、陈官钧,2012)。新媒体的出现激发了人类埋藏已久的传播欲,中国人长期以来含蓄的表达方式被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王珊珊,2013)。论文网
另外一方面,在经历新媒介巨大冲击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新媒介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对于媒介素养方面。新媒介成为多元文化的栖息之地,而多元传播主体的参与促使文化传播多样化。相对于主流文化,边缘文化需求在新媒介环境下也得以实现(王勇,2010)。与大众媒介相比,新媒介自兴起伊始便展示出巨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突破了意识形态限制的缺点,搭建了各种文化“狂欢”的舞台,塑造一个如弥尔顿所描述的“观点的自由市场”,一些在传统文化观念中不可共存的文化形态在新媒介环境下“和谐”相处。新媒介的文化传播内容,从群体创作到个人表达,所呈现出的文化形态如同各种文化的集合,而人的传媒化生存也使多元文化传播必然借助于新媒介平台实现(王健、郑和武,2013)。王健,郑和武学者认为要使文化传播最终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通过新媒介文化传播的自适性调整,加强主流文化和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进行以人为本的文化选择,同时注重人的文化反思精神培养,以此培养人的文化自觉,最终实现新媒介文化健康传播王健、郑和武,2013)。肖荣春,白金龙学者在其文中更是提到了有些网络上的东西会给一些大学生带来“愤青”的行为,可知新媒介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尽管新媒介不是知识青年发展的唯一和最重要的推动力,但不容忽视其对新一代知识青年的所体现的社会意义(肖荣春、白金龙,2011)。
2、关于青少年社会化的相关研究
对于社会化来说,各种学者众说纷纭。但尽管说法各有千秋,但其大体意思基本上是说指一个人适应这个社会的过程叫社会化。当然,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坏的一面。
从宏观角度来说,所谓社会化,就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文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郑杭生,2002)。而对于青少年社会化就是对于社会化加上一个特定的时间限定罢了。 新媒介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1355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