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观角度上来说,在青少年社会化的相关研究中,不难发现,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问题上,大部分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与青少年社会化的关系。一部分学者以家庭的角度来分析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强调家庭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农村的青少年来说,家庭对于其的影响,更是十分深远。张芹,葛进平学者在其研究中以浙江的农村户口的青少年为例,更是指出,该调查对象内发现农村家庭在青少年的行为品质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张芹、葛进平,2009)。家庭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环境和人们进行社会化的最基本条件。所以,家庭教育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在家庭教育的诸多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则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顺利完成最具有影响力。因此,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都很重视家庭教养方式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作用(袁霞,2012)。董佳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如今社会家庭教育的弱化在对于青少年社会化上是十分不利,并提出了对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道路上的思考(董佳,2013)。
而另外一大部分学者在现在的大环境背景下更是关注媒介或者说是文化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冲击。众多学者从电视,互联网甚至日本动漫的角度下分析其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巨大冲击和影响。在现代社会中, 大众传播无形中已大大缩小了各种环境中的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日益成为人们在社会中接受社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只要稍微留意一下身边的生活, 我们就不难发现大众传播的巨大渗透力和影响力, 大众传播活动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张翼,2003)。贾秀娟在其研究中指出,网络虚拟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成长的冲击与挑战, 提出青少年传统社会化模式开始解构, 虚拟社会化模式开始突现这一事实(贾秀娟,2004)。不难理解,大众媒介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徐臻学者也通过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分析了电视媒介对于青少年的重要影响(徐臻,2012)。当然,大众媒介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不仅仅是在互联网,电视方面。汪青云和陈靓学者在其的研究中也指出了手机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3、关于青少年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的相关研究
郑杭生认为,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二是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郑杭生,2003)。随着日益渐多的新闻爆出某某青少年偏差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讨论和个案走访。社会上不乏有着一些对于特殊网瘾,问题青少年犯罪的书籍面世。比如孟子悦写的《走进网络,远离网瘾》,徐亚灵写的《家有小网迷,父母怎么办?》等书。这些研究都是通过实践层面来记录和研究青少年社会化偏差的问题的。
而若一定要再分的细一点的话,许多学者就是再以儿童和大学生两个不同的群体作为偏差的研究。在这两个时期里,社会化都起着其不可小觑的作用。以杨静为代表的学者,着重分析了儿童一辈的青少年偏差,其更是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留守儿童社会化偏差的原因(杨静,2013)。而以荣凤杰为代表的学者,从偏差行为理论出发对网络与大学生社会化关系进行分析,了解了青少年的社会化(荣凤杰,2007)。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于晶利,杨奎臣.青少年社会工作.格致出版社.2012
[3]黄楚新.新媒介素养.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4][英]詹姆斯•库兰,[美]米切尔•古尔文奇.大众媒介与社会.华夏出版社.2006 新媒介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1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