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界对于网络红人的研究呈现增长趋势,有着多元化理论视角,对网络红人的研究涉及诸多方面,包括网络红人的媒介形象分析,网络红人的走红原因分析、网红产生的影响等。
(一)网络红人研究理论范式
1.符号互动范式
符号互动论强调,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是通过符号进行的,人们运用语言、表情、手势以及文字等象征性符号进行沟通,对彼此的行为和意思表示达到共同理解[1]。有学者在对网络红人的走红进行分析时,将网民对网络红人的符号互动形式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文字时代的符号崇拜到图片时代的符号模仿,再到视频时代的符号体验,这种符号互动实质是一种以网络草根文化为载体的符号互动,它实质上是代表着网络草根文化的崛起与繁荣,一方面,通过对网络红人的追捧,网民可以实现平民造星,另一面,网民通过自我的符号暴露,也可以实现自我造星,把自己打造成网络红人[2]。28046
2.消费认同范式
消费主义的特征主要为消费至上,侧重于物欲的满足,追求感官的享受,在现实生活网络的诞生,成为消费主义实现迅速扩张的“武器”,网络红人走红实质上也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视觉快感与消费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网络红人通过图片和视频吸引大众眼球,“身体成了亲身传播和媒介传播叙事的符号”,并将其转化成为经济符号,由此,网民完成了对于网络红人的身体消费[3]。亚文化群体通过不同亚文化风格表征,张扬自身对于自我、身份、性别等问题的表达,使其群体与主流群体产生明显差异,从而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和文化环境。亚文化群体通过对其身份认同的实践,建构着自身的话语权力[4]。有学者在对网络族群身份认同进行分析时提出,网络信息的共享和选择有利于网民进行群体边界划分,一些网络红人通过制造大胆出位的语言和身体行为来博取眼球,在这过程中走红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群体身份鲜明的族群[5]。网络红人通过这种身份认同的建构逐渐完成了走红。论文网
3.集体行动研究范式
斯诺等人认为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是一个意义解读与认知获取的主观建构过程,动员的成效取决于建构的舆论话语是否符合人们的认知理解并取得回应共鸣,如果框架建构越符合人们的认知理解,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认同共鸣,动员的效果就越好。在网络事件的进程中,无论是参与其中的行动者个人,还是潜在的围观群体,他们都会对自己接触到的关于事件相关进程、核心行动者的态度与情感非相关群体的反应纳入自己的认识框架,在这个认识框架的形成过程中,他们会聚焦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态度观点、价值评判等相关的内容,以建立起关于集体行为的自我认知图式[6]。有学者据此理论对网络红人走红的集体行为逻辑进行了分析,网络红人的走红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以网红、推手与哄客为主要行动者,基于网络社交媒体而兴起的、就某一话题或行为而展开互动参与的集体行为。它其动员基础是情感,情感渲染成为了动员的主要手段,成为网红走红过程中影响框架建构与舆论生产的核心机制[7]。
(二)网络红人走红原因分析在探究网络红人走红原因时,有学者对网络红人走红过程中的不同参与主体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网络红人的走红原因大致可分为网络红人自身原因、大众心理以及社会环境三个部分。从网络红人自身来看,网络红人通过进行印象管理在互联网世界中完成角色呈现,网络红人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特点等手段更加刻意地营造自我形象,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8]42。从大众心理来看,大众的猎奇、无聊以及从众心理促使他们给予网红给多的关注,从而推动网络红人走红,而大众审美价值观的转变也使得不同阶层的网络红人均能够受到大众的关注。网络红人反映了普通网民的心理需求,特别是青少年追求自我的需要[9]8。从社会环境来看,媒体一直是网络红人走红的重要推动力量,而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不同媒介形式的拓展,为网络红人的走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渠道,除此之外,受经济利益驱动的网络推手和专业营销公司成为当下网络红人走红的重要驱动力量,资本的介入鼓励着社会生产更多的网红来满足市场需求[8]42-43。 网络红人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