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24]谢振华。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公众满意度测评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12:16-34。
[17]刘泽照,张厚鼎。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回应行为研究——以人民网为例[J]。情报杂志,2013(10):13。
[19]尹晓楠,方雪琴。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途径与效果分析[J]。当代传播,2013(3):44。
[20] 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研究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2。
[22]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1):46。
[23]RUTH N。BOLTON, KATHERINE N。LEMON。 A Dynamic Model of Customers’ Usage of Services: Usage as an Antecedent and Consquence of 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9,36:171-186。
[25][26]吕广振。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建设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3:5-6。
[27]党生翠。网络舆论中的蝴蝶效应:混沌理论视野的解释[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3):117。
[28] [德]伊丽莎白•诺艾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
[29]刘建明。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J]。现代传播双月刊,2002(2):39。
[30]沈荣平,周义程。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导向[J]。理论探讨,2003(5):5。
[31]张垚。对话俞可平:善治,打通幸福之路[J]。山东人大工作,2013:60。
[32][33][英]罗伯特•平克,刘继同译。“公民权”与“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T。H。马歇尔福利思想综述[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3(1):9-10。
[34][35][36][37][38]中青月度舆情指数—中国青年报[R/OL]。
http://zqb。cyol。com/html/2013-08/08/nw。D110000zgqnb_20130808_4-03。htm
[39]徐彪。公共危机事件后的政府信任受损及修复机理——基于归因理论的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4:27。
[40]Boon S D。, Holmes J H。。 The Dynamic of Interpersonal Trust: Resolving Uncertainty in the Face of Risk。 In Cooperation and Prosocial Behavio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190-211。
[41]张旭霞。试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6:51。
[42]李斌。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探究——基于政府公信力视角[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52-53。
[43]丁柏铨。论网络舆情[J]。新闻记者,2010:6。
[44]秦亚欧。组织部门应对网络舆情问题的策略分析[J]。领导科学,2011:41。
[45][46]薛恒,李韦。网络舆情中的政府回应及其引导[J]。社会纵横,2012:82-86。
[47]卢智增。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36。
[48] Soonhee Kim, Jooho Lee。 E-participation, Transparent, and Trust in Local Government[J]。 Public Adminstration Review,2012:1-10。
[49]王南江。浅析政府机关在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公安研究,2010(5):74。
[50]朱玥玥。基于自媒体时代下政府舆情治理探究[J]。城市社会,2015:56。
[51]关文波。政府应对网络舆论的问题及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0:11。
[52][54]卿立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及其应对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33-152。
[53]程倩。政府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传言危机[J]。新闻爱好者,2010(4):106-107。
[55]丁璐。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舆情应对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D]。云南:云南大学,2013:38。 网络舆情应对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4):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