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货币供应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19-01-06 10:45来源:毕业论文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至今已经实行第20年,央行监测调控货币供应量在经济平稳发展方面起到很大促进作用。近年来,货币供应量在金融创新加快的背景下,有效性不断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至今已经实行第20年,央行监测调控货币供应量在经济平稳发展方面起到很大促进作用。近年来,货币供应量在金融创新加快的背景下,有效性不断降低。国内学者对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态度分歧较大。32297
1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无效
夏斌、廖强(2001)认为,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的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相去甚远,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水平和物价出现背离,足以表明货币供应量目标制出现问题。基础货币投放难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导致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差。简单地增加货币供给,会引发证券游资收益预期和股市泡沫风险放大。所以应当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制定合理框架目标,关注资产价格和公众预期,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论文网
封思贤(2006)认为,货币供应量在可测性方面,统计口径存在问题有遗漏。而M1、M2实际值偏离目标值体现出可控性方面存在缺陷。同时,基础货币投放难控制、货币乘数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导致货币供应量在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显示,M2虽在短期内能引起产出波动但并不能长期有效地刺激产出,且M2与物价非正相关。实际利率对产出呈正的持续放大效应。所以应以实际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肖卫国、靳静(2007)选取1994年至2005年的季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不强。外汇占款的内生性和货币乘数的频繁波动使得央行对于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被削弱。M1、M2与国内生产总值和两手物价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应当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为利率成为中介目标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涂晓兵(2008)着重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弱适宜性的原因。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的不稳定;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中汇率制度和货币市场不完善的两大“掣肘”;银行信用缺失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畅;大量货币在传导过程中偏离目标,未能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以上四个原因使得央行对于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下降。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改革应当建立起一个中介目标体系。
吕光明(2012)认为,随着金融创新、金融电子化的深化发展,广义货币M2作用效果度量难度增大,可控性减弱。而且随着非国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和外汇储备增加,信贷渠道作用下降,信贷调节的有效性下降。因此,利率市场化给个势在必行,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当从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转变。
胡秋灵、李秦男(2015)运用动态相关系数法、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计量方法对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和利率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结论为:利率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动态相关系数最大,与实体经济相关程度最强。宏观经济变量对利率冲击响应最快、程度最高。且利率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方差贡献率最大。综上,利率最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最强。
2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合理
范从来(2004)认为虽然现阶段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存在问题,但我们应当思考的是如何修正而非简单放弃。中国货币供应量控制性差并不能充分说明货币供应量本身不可控,而是汇率制度的干预使得央行无法控制,应当加快改革步伐以提高央行的自主性。目前货币供应量的局限应该通过汇率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克服。
魏巍,刘建国(2007)通过实证分析,认为通货膨胀目标虽然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但在方差分解的贡献率上不及货币供应量,且通货膨胀与最终目标之间动态相关性较弱。由于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同业拆借利率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货币供应量在于最终目标的动态相关性、方差分解方面均优于通货膨胀目标制和同业拆借利率目标制。 货币供应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880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