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塔铺》、《一地鸡毛》,到九十年代的“故乡系列”,最后来到新世纪的《手机》、《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作为一名优秀的“新写实小说”作家,他的许多作品都获得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和一致褒扬,尤其是其代表作品《一句顶一万句》更是获得了2009年人民文学奖和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国内已经有很多专门研究刘震云的学者团队,并对其某一时期的作品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概括。但对于《一句顶一万句》这部作品,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评论性的角度出发,而且多是集中在探讨普通人的人物形象与性格方面,很少有对作品的叙事模式所体现出的“孤独”主题进行的研究,而研究和探讨其作品中“孤独意识”的综合分析更是罕有涉及。《论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的叙事模式》一文,希望能集众家之所长,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研读,写出了对《一句顶一万句》叙事模式的比较系统的论文。以下是我的主要参考文献及主要观点。33567
1.程德培的《我们谁也管不住说话这张嘴:评刘震云的长篇<一句顶一万句>》从读者评论的角度出发,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对《一句顶一万句》做出了简要的评论。关于“孤独”主题有所探讨。因此,笔者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对刘震云及其《一句顶一万句》作品研究现状进行了解,是重要要的论文参考文献之一。论文网
2.王佳欣的《把拧巴的捋顺了》,刊载在《中国新闻出版报》,这篇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对刘震云“拧巴”的叙事进行了分析探讨和研究。这篇文章弥足珍贵之处在于,对“拧巴”的所有的定义和理解均是出自刘震云之口,这对于研究刘震云和他的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这篇文章对于研究《一句顶一万句》的叙事语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3.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作为论文研究对象,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怎样研读参考文献,都不及深入作品本身,透过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直面其独特的叙事魅力,体作品的叙事模式。因此,作为研究主体,《一句顶一万句》是需要用心研读的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它将作为论文的最重要的参考文献。
4.《围绕语言展开的中国乡土叙事——评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刊载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上,王春林以乡土语言为主要研究方向,对《一句顶一万句》的乡土叙事进行了详实而细致的探讨和分析。这篇文章,使笔者对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的叙事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笔者仔细的研读了这篇文章,以期能更加客观真实、贴近权威的研究文本的叙事模式。
当然,研究一个作者,研究一部作品不是简简单单的研读几部参考文献就行了的,为了能够更加具有学术性和可研究性,论文阅读了大量的其他参考文献,希望能充实论文内容,更新论文观点。以下部分参考文献是为了扩充知识视野、更加全面了解文本进行的研读。
1.孟繁华的《说话是生命的政治》,探讨了刘震云作品中的“孤独”主题。
2.摩罗的《为奴隶的痛苦和羞耻》,对刘震云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国民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3.王振军的《巴别塔能否重建——论<一句顶一万句>的存在主义诗学》从“存在主义诗学”角度对《一句顶一万句》进行了分析。 一句顶一万句叙事模式文献综述: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3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