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默(Hymer,1960)研究了1950年之后,美国跨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十分活跃,在东道国能赚取绝对的利润这一现象,在其博士论文 《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中提出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指出企业因为市场的不完全可以凭借在东道国的垄断优势选择行业进行投资。该理论适用于技术垄断优势明显的企业选择劳动密集型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但是不适用与缺乏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雷蒙弗农(Raymond Vernon,1966)通过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阶段,得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他认为企业应根据产品的从研发到衰退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市场进行对外投资。该理论对与企业营销有指导意义,但是对于产品的周期较难界定的话,选择市场就会显得困难。以卡森(Casson,1976)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研究发达国家的海外投资企业,沿用科斯的新厂商理论和市场不完全的基本假定,在《跨国公司的未来》(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一书中提出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 Theory),指出企业通过把外部市场转变成内部市场,从而降低成本,而这是驱使对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动因。虽然该理论选取的研究对象更为广泛,但针对的是发达国家之间,所以造成了局限性。邓宁(J•H•Dunning,1977)在总结了企业对外投资的各方面微观理论后,结合前人的多种学说、理论,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得到企业决定对外投资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即所有权优势(Ownership),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和区位优势(Location),直至邓宁,关于对外投资区位选择这一方面的研究才算有了直接的研究。小岛清(Kiyoshi Kojima,1978)在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日本与美国对外投资的特点与不同,在其所写的《对外直接投资》(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中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并做了详尽的阐述,对外投资应选择在本国不在具有优势,对于其他国家产业存在比较优势的行业和地区。该理论极大地补充了国际上关于对外投资的理论只有针对发达国家研究的局限,小岛清理论适用于任何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34776
总结以上主要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到根据产品不同阶段选择不同地方生产或营销,在产品衰败期选择退出发达市场,进入发展中国家,这点与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相吻合。小岛清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有明确地指导思想,适用于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此外邓宁的三大优势更为全面地指出了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对本文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二)国内文献研究
国内的专家学者更多地研究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根据国内学者不同的研究方法,按照理论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法分成两个类别的理论研究。首先是根据国外的理论再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结合起来分析得到的理论。程惠芳(1998)提出应该要从企业的比较优势出发,考虑投资产业,进一步强化投资者自身的比较优势。江心英(2004)以动态的视角结合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得到综合动因假说。他指出不同的东道国具有不同的特点,经济环境、政治制度、政策是区位选择的内生变量,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应该特别注重政策和体质在内的东道国非经济因素。李国平(2000)通过分析指出,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应该与企业的竞争战略一致。汤敏(2002)提出的“早半拍”原则与小岛清边际生产理论接近,即选择一些经济发展比中国缓慢,产业不如中国发达的国家投资。论文网 跨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3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