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胡进以调查问卷方式考察了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认为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在“幸福与满足感”、“躯体外貌与属性”方面存在自我消极评价,并通过设计心理周记、开设心理健康专题活动课等进行群体和个体干预,取得较好效果⑩(胡进,2002)。黄小萍等从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在长期的情感缺失和巨大心理压力的影响下,民工子女容易因“情感饥饿”产生厌世自闭、社会逆反、自卑等不良心理,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制度保障,优化民工子女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⑾(黄小萍、龙军、刘敏岚,2006)。彭颂等通过对深圳218名小学高年级农民工子女的调查,认为农民工子女易产生抑郁、孤独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有重要联系⑿(彭颂、卢宁,2006)。
四是关于进城务工子女的社会化环境分析。王回澜认为进城务工子女在进城前后,受城乡两种社会化理念、方式和内容的冲击,势必影响到他们的社会化发展质量⒀(王回澜,2006)。莫艳清指出,受陈旧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等影响,农民工子女处于不利的社会化环境中,制约和阻碍了他们社会化的发展⒁(莫艳清、斯亚平,2006)。李荔认为,社会普遍存在的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歧视,是阻碍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一道无形的屏障,对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应该通过法律政策的保障、制度的革新与完善、城乡文化素质的共同提高、社会的宽容和理解等加以解决⒂(李荔,2004)。
关于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问题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面临的困难、问题的根源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影响,并从政策层面提出了解决的意见和建议。这些研究对于引导社会各界客观审视关注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了参考,也为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依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还需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一是新的政策背景下如何开展进城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正式发布,明确规定“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纲要的颁布实施,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政策层面的保障。新政颁布以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
二是关于建立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保障体系的研究。纲要确定了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以输入地政府责任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子女教育权,关系到进城务工人员及子女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城乡居民素质的整体提升。笔者拟从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审视我市当前进城务工子女就学情况,分析现有进城务工子女教育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从提供教育入学均等机会、消除教育歧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科研工作等方面,对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提出研究性对策。
三是关于留守儿童教育及发展问题的研究。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当前研究大多是关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较少涉及在农民工进城热潮中,被留置在农村,与父母长期分离的“留守儿童”现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性格养成、心理健康、学校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