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社会资本介入程度低
随着困难群体和待就业人口的增多,政府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以政府出资为主导的模式腾挪辗转空间越来越小,仅仅依靠政府力量能够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少,也间接影响了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数量和质量,无论是资金投入、建设情况、服务机制还是社会资金的投入与参与,都严重影响了政策推行的效果。公益性岗位开发数量少、范围窄的问题由来已久,虽然近几年了已经陆续解决了数十万人的就业,但是比起庞大的困难群体比重还远远偏低,这中间存在的巨大缺口对社会稳定、民生保障都带来了巨大威胁,不仅仅是对政府工作的无声威胁,更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众多隐患,必须加以重视。
5.就业群体培训不到位
目前,省内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普遍有着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水平低等情况,须知公益性岗位是过渡性并非永久性的,这些工作人员日后还需要再次进入社会就业,如此状况对他们再就业十分不利,所以,在岗人员的培训、教育、考核问题就变得十分关键。系统内部不少人员在认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偏差,盲目将希望寄托于政府身上,自身不求进取,不仅影响了自己在岗位上的工作业绩,也制约了其未来进入社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现今社会上存在着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偏见,这些都成为了制约他们未来就业的阻力。面对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意识水平低等问题,对其在岗培训和教育是关键,要积极提升岗位工作人员素质与层次,通过合理的考核和升降机制为其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才是真正帮助他们立足社会的关键。所以,针对现行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如何积极实现岗位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调动在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三、 结论
总之,公益性岗位开发是一项耗时耗力的长期民生工程,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贯彻社会公平正义,是一项具有多重积极意义的重要工程。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在公益性岗位建设方面面临着严峻形势,各级政府要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规程中,积极承担履行责任和义务,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体系与制度,为保障群体再就业提供切实支持,实现公益性岗位开发建设的长期稳定推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清军.下岗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实践运作[J].现代经济探讨,2005(12).
[2] 朱眉华.政府购买服务——一项社会福利制度的创新[J].社会工作,2004(8).
[3] 廖菲,拓慧.公益性岗位从业者的自我认同与重塑——以北京市文明乘车监督员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09(4).
[4] 孙清鹏.政府应开发公益性岗位促就业[J].现代物业,2009(4).
[5] 陈继红.公益性岗位管理如何完善[J].四川劳动保障,2009(5).
[6] 新华.购买公益性社会服务岗位就业援助为再就业提速[J].社区,2002(2).
[7] 尚晓援“.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1(3).
[8] 刘海燕.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转型中的公益性岗位研究[J].行政与法,2012(3).
[9] 曹书玲.承德市公益性岗位情况调研报告[J].艺术文化交流,2012(3).
[10] 赵荣旭.南阳油田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27).
[11] 李中锋,翁士鹏.西藏公益性岗位包容效应研究[J].中国藏学,2012(3).
[12] 布艳茹.洛阳市农村沼气建设公益性岗位探讨[J].商业文化,2011(10).
[13] 胡蝶,张向前.公益性岗位开发与大学生就业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5). 公益性岗位开发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3):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