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咨询公司在《201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中表示,海外代购市场快速增长,影响了奢侈品牌在中国内地的销售(某些品牌的海外代购市场可达其中国内地销售总额的25%),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价值。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的一份研究报告European Luxury Goods: "True Luxury Global Consumer Insight"(2014)显示,出国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主要来自新兴市场,比例超出了45%这一全球平均水平。
3、关于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研究
Thorstein B. Veblen(1857-1929)的《有闲阶级论》(1898)提到了奢侈品的消费动机,他认为仅仅从质量和功能角度去看待奢侈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联系奢侈品所赋予的社会经济价值,并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奢侈品消费动机。
Leibenstein(1950)将奢侈品消费动机分为从众、独特、炫耀三种。从众即赶潮流;独特则正好与从众相反,这类消费者追求的是独一无二的价值;炫耀即“凡勃伦效应”,消费者的需求会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增加,以彰显其财富与地位。
Solomon(1983)从社会符号的角度指出奢侈品的象征意义是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奢侈品的动机。
Vigneron和Johnson(1999)将奢侈品消费动机划分为社会导向和个人导向两大类。社会导向是主要受社会或人际因素影响的消费动机,包括炫耀、从众、独特;个人导向指主要受消费者个人因素影响的消费动机,包括享乐、完美主义。
Vigneron和Johnson·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结构
波士顿咨询公司(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的研究者在《奢华正在流行》(2003)中对奢侈品消费心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指出了奢侈品消费在4个方面给消费者可能有的情感满足:关爱自己、人际交流、探索世界、表现个性等。BCG根据奢侈品消费者的不同特性,主要将其分为以下5种:中产阶级家庭、年轻新贵、下一代消费者、老年人、离异女性等。
伯恩斯坦的研究报告European Luxury Goods: "True Luxury Global Consumer Insight"(2014)指出,就全球来看,很大一部分奢侈品消费者看中的是奢侈品的质量、工艺以及因此被赋予的恒久意义,其余的消费者则看中的是奢侈品的装饰或审美效用、个性化以及品牌知名度。另外,新兴市场的奢侈品消费者更加关注自己所买的奢侈品产自何地。
朱晓辉(2006)在比较中西方消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明确了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其中社会层面包含炫耀、从众、社交和身份象征,个人层面包含品质精致、自我享乐和自我馈赠。朱晓辉认为,西方消费者更强调奢侈品的个人含义而中国消费者多看重奢侈品带来的社会含义。
朱晓辉·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模型
胡翠华(2012)研究了苏州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动机,认为存在社会性动机和个人性动机,前者包括炫耀、社交、独特,后者包括品质、自我善待、自我表达。胡翠华还发现,女性消费者的自我善待动机强于男性,而年龄越大的消费者越关注品质,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发追求独特性。
国内的奢侈品消费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客户群的消费动机也因此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多样性,而对于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研究其结果大致可以总结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大类。前者包括炫耀、从众、求异、身份、关系、社交等;后者包括完美、品质、犒赏、馈赠、审美、享乐、尝新等。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几乎是同时出于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考虑而作出购买决定,差别在于何种动机占主导地位。 奢侈品海外代购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3):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