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相关文献黄洁,王宗军(2007)经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第一股东持股比例绝大多数集中制20%-75%,占90%以上,而持股比例在30%至75%的占了接近70%,70%的上市公司有接近三分之一的股份都集中在第一大股东,可以说中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情况非常明显。并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的经营情况关系成上升、下降、上升、再下降的四阶段变化,而不仅仅是简单的“U”型关系。64848
于东志,池国华(2004)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发现,上市公司最偏爱9人的董事会规模,并且绝大多数的董事会成员数都为奇数,因为偶数不利于决策的做出。
吴建华(2010)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均值为33.26%,基本达到了证监会要求的三分之一。
于玲(2006)认为董事会规模的大小和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多少以及是否为国有控股公司对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舞弊行为影响有限,董事会规模等公司治理结构指标的影响也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完善而逐渐弱化。而有关内部控制的影响,如总经理和董事长是否为一人对财务舞弊有一定影响,而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总人数比例以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舞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袁萍,刘士余,高峰(2006)在实证研究之后发现,董事会成员的学历水平对公司业绩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监事会无论是整体还是分享都对公司的业绩指标没有积极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监事会没有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任免权和罢免权,其职权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没有发挥其职能。甚至有学者指出监事会的职能与独立董事职能存在重复,理应取消监事会制度。由此看来,监事会制度期待进一步的完善。
王怀明,项敏(2009)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内部控制各要素对审计意见影响不同。审计委员会的设立,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兼任情况,信息披露质量,高管薪酬激励水平,对出具标准审计报告有积极影响;反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等对出具标准审计报告有消极影响。总的来说,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越好,出具标准审计报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高雷, 罗洋, 张杰(2007)实证研究后发现,独立董事制度的比例与其制度交叉影响的时候,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笔者提出通过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可以提高公司的绩效。
魏刚等人(2007)提出,在公司的董事会中引进独立董事制度,除了是希望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之外,更希望独立董事能够从专家或者说是行家的角度来为企业出谋划策,提高公司管理层的经营和决策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的目的。独立董事若具有政府背景和银行背景,公司的经营业绩就越好。
罗伟(2012)指出,中国采取的是董事会和监事会共同对股东大会负责的治理结构。监事会主要负责对企业的监督,例如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监督,对董事会和经理违法违章行为的监督。而事实上监事会的职能长期弱化,由此引入了独立董事以及审计委员会等制度。要实现对财务报告监督的有效性,应带明确监事会和董事会各自的权责,完善独立董事以及审计委员会的制度,加强监事会的实际权力。论文网
刘骏(2005)指出,注册会计师的定期轮换制度主要包括两种:对审计合伙人的定期轮换和对事务所的定期轮换。前者的事实已经无异议,国内外的各种文件都提出了对审计合伙人的定期论文。但随着舞弊事件的发生,对舞弊公司的研究中发现了事务所存在常年不更换的情况,通过分析,笔者指出事务所的定期轮换是必要的,否则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控制和财务舞弊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7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