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icrosituational and broader contexts of social dilemmas affect levels of trust and cooperation. Source: Poteete, Janssen, and Ostrom, 2010: 227.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4] Elinor Ostrom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ustainability of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R].Science,2009-7-24(325):419-421
[5]高丹桂.物业小区治理的内涵、基本模式及其对物业管理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1,(21).
[6]李向东 ,卢 虹.城市居民小区治理中的政府作用[J].未来与发展 ,2010.7 .
[7]梁万福.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建设[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73一75.
[8]步延胜,徐建中.小区治理模式的选择[J].中国改革,2006(5).
[9]文中发. 住宅物业小区治理的实证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区南方花园为案例[D].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5.5.12.
[10]宋喆.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11]胡杨.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5.
[12]陈果.业主委员会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2010,6.
[13]任晓春.论当代中国社区治理的主体间关系[J].当代政治,2012,3(2).
[14]王兴伦.多中心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1).
[15]范晓娜.博弈视角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16]申明民.“搭便车”问题在政治解释中的应用及其局限[J].开放时代, 2001(10).
[17]何国强.论行政组织人员的“搭便车”行为及根治[J].创造, 1995(5).
[18]杨斌,余吉安.公共治理范式研究——基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研究成果分析[J]. 求索.2010(8).
[19]蔡晶晶.公共资源治理的理论构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通往诺贝尔经济学奖之路[J]. 东南学术, 2010,(01):13-16.
[20]匡小平,肖建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治理思想评析[J].当代财经,2009.(11).
[21]陈幽泓.北京物业小区调查报告(一)[R].现代社区,2009,1.
[22]陈幽泓.北京物业小区调查报告(二)[R].现代社区,2009,1.
[23]陈幽泓.北京物业小区调查报告(三)[R].现代社区,2009,1.
[24]陈幽泓.北京物业小区调查报告(四)[R].现代社区,2009,1.
[25]陈幽泓.奥斯特罗姆•中国•社区治理[J].社会科学论坛,2010,(3).
[26]刘中起.社区治理与公共参与国际研讨会综述[J].上海政学院学报,2004.
[27]胡宗山.社区建设与治理转型[J].社会,2003(11).
[28]刘娴静.城市社区:治理与重构[J].党政干部论坛,2003(11).
[29]戴长征.中国政府的治理理论与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02(2).
[30]刘见君.国内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经验与启示[J].江淮论坛,2003(5).
[31]毛寿龙.发展公民社会[J].中国企业家,2005(24).
[32]样荣.论非政府组织的社区功能定位[J]社会主义研究,2008.
[33]孙朝阳.社区建设中的物品供给:制度困境及其对策[J].政治学研究,2007(3).
[34]赵鼎新.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J].社会学研究,2006(1).
[35]郝万丽.选择行激励机制与小区公共建设[J].消费导刊,2007(3) CPRs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3):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