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舌尖上的中国》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时间:2021-04-20 20:34来源:毕业论文
目前,广大学者对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研究视角主要聚焦在以下五点。 一是对《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原因的探讨及对本土纪录片的反思。如学者贾惠超在《舌尖上的中

目前,广大学者对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研究视角主要聚焦在以下五点。

一是对《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原因的探讨及对本土纪录片的反思。如学者贾惠超在《舌尖上的中国成功秘诀探析》一文中指出:文化元素的合理运用以及平民化的叙述风格是其成功的重中之重。就此展望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该学者认为应重视文化元素、开拓叙事空间。65931

二是《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学策略及效果分析。如学者李友华《论传播学视域下的“舌尖”风》一文中就此纪录片的传播时机、传播动机、传播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三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叙事策略分析。如学者李林荣在《舌尖上的中国的叙事技巧》中指出:碎片化的剪辑加速着叙事节奏的推进,叙事的人性化视角引起观众深度的共鸣,叙事元素的合理运用让故乡的情愫时刻影响着观众。

四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化领域思考。如张兵娟教授在《论中国纪录片的文化精神》中提及《舌尖上的中国》,他认为此片将生活中普通人的日常饮食“仪式化”,以此传达华夏儿女朴素的生存价值观,让观众从中体会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和悠久绵长。更为重要的是,它所建构的价值共同体及彰显的家国情怀、乡土情感,不仅有一种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更为传播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探索出了一条可贵的成功之路,留给我们诸多借鉴和启示。[1]

五是《舌尖上的中国》的营销策略分析,由于与本文无关,在此不作赘述。论文网

由于播出时间较近,学界对于《舌尖上的中国2》的研究为数不多。叙事作为研究的一个视角,所占比重并不突出。且通常是就故事讲故事,即分析每个故事内部的连贯与推动因素,并没有从文本的角度进行梳理分析。与此同时,学界对于《舌尖上的中国》大多秉承赞美的原则,鲜有批判的视角。

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2》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放在如何设计、安排、重构故事,即怎么说故事,而非说什么。

《舌尖上的中国2》并不像《舌尖上的中国1》那么好评如潮,参考豆瓣评分从第一季9.2分降至第二季的8.3分,第四集《家常》更被网友大范围痛斥跑题严重、三观不正。本文将通过叙事行为的原理,试图给出一定的解释

参考文献

 

[1]王霄冰.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96

[2]娄传金.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分析纪录片故事化的不同手段[J].群文天地, 2012(11) :123

[3]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J].中国电视,2004(1):25

[4]宋佳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57

[5]李洁.电视纪录片的叙述者角色探析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声频世界,2014(3):66

[6]潘知常.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J].东方论坛,2006(6) 

[7]肖锋.媒介融合与叙事修辞[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34

 


《舌尖上的中国》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7366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