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就是以微博作为传播的媒介代表,具有短小精炼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博的盛行是它成为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随之就涌现出了大量的有关微博的学术研究,以微博谣言作为搜索主题,在中国目前来说最大最全面的学术数据库知网中,搜索出1323条相关文献,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总共有476条相关文献。最开始对微博谣言有所描述讨论的论文是刘媛媛的《微博语境下的谣言传播规律及其应对机制》,但是她只是简要分析了谣言在微博中的传播规律,并且列举了相应对的方法,结构框架简单,没有进入系统化的层次,随后又有许多的学者对网络谣言进行了研究,在《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这篇论文中,作者不仅对谣言的定义做了系统的梳理,还对网络谣言产生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结果总结归纳了,他认为谣言除了事件本身的重要性和模糊性之外,也要关注环境因素。这与本人有相同的观点。虽然相比较之下目前对于微博谣言的研究正逐步走向系统化,全面化,深入化,但是仍然有所不足,仍然需继续系统化的归纳研究。以下是针对微时代下网络谣言研究的各方面文献:66867
第一,关于网络谣言治理的研究。
张琼引的《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及治理研究》中提出有效治理网络谣言。论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硬性控制,如国家强制力和技术的控制;二是软性治理,如增强网民的综合素养,加强伦理道德的教育等;三是辟谣,就是在谣言已经发生,或者危害范围在不断扩大的时候,所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还有黄海丰的《试探网络谣言的善治之途》,陈媛媛的《网络谣言传播研究》, 黄剑的《网络谣言的传播及网络管理对策研究》,高兵武的《政府对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研究》等。论文网
第二,关于公共危机事件中防控网络谣言传播的研究。
叶继武、谢继华的 《公共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政府应对策略——以汶川“5·12”大地震为例》,魏海岩的《公共危机中的网络谣言疏导技巧——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为例》,金瑞、常健的《论公共冲突过程中谣言的作用、传播与防控》,范升建、张品良的《网络谣言及其危机传播引导——以日本3·11地震后“谣盐”为例》等都是研究网络谣言与公共危机事件的相关内容。
第三,关于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研究。
康国卿、黄卫星的《受众心理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生成与治理——以“艾滋女”事件为例》, 陈朝阳的《网络对人际交往心理的影响》,李炜、许亚荃的《从网络的虚拟性看网络谣言》,陈子晨的《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特点分析》等都是在心理学方面对网络谣言的特征、影响、治理对策的研究。开辟了一条研究的新道路。
参 考 文 献
[1] 张紫. 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计算机与网络.2014,(2):5
[2] 曹露浩.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和对策初探[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3,(1):1
[3] 张明倩 贺珊.“微时代”下的文学与传媒新变[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3,(1):1
[4] 王侃.微博中谣言现象探析[J].青年记者.2012,(4):19
[5] 黎慈.牟利性网络谣言的危害及其法律治理研究[J].桂海论丛.2014,(1):2
网络谣言治理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74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