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制与商业化模式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我国土地广阔,各地对资金的要求差变化太大难以统一,不需要流于言表,只要这种走势更符合服务对象的经济情况,更符合市场经济运行,它就是事宜“三农”需要的“走势”。在经济比较活跃,经济一体化做的较好的区域,我们需要能够充分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释放经济活力,而相对贫困的地区按合作制的原则,通过国家政策,重组整合出新的信用合作社,保证政策的正确性。[9]
从历史上来看,任何经济制度包括农信社制度其实并不存在最优模式,只要是有利于“三农”的发展模式就是好模式。所以,在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以国内外研究为参考,当地经济作为核心依据,将农信社渐进式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统筹规划起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过多个文献的整理和实际调查,我发现,在国外资本背景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偏向于股东制,即为多个股东代表的商业化为主的合作制。处于那样的经济环境下,Holger Bonus探索了在新经济下,合作社想要发展壮大需要如何改变,并且通过详细讲解了德国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讲述了各国信用社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在从社员得到物美价廉的信息,这一方面实在是做的太好了。[10]
在国外农村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法人治理的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走向了台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模式也或多或少的收到了这种经济发展的规律的影响。 Mayer在1994年将法人治理模式[11]分为两种类型,因为周围经济环境的不同,这两种模式分别是内部治理模式,或者外部治理模式。同时1995年的Moerland又对世界几个重大经济体进行比较,将模式分为两种导向型,市场导向型以及网络导向型。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的东南亚治理模式也收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农村信用合作社就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走向新的模式。
在魏溉飞2013年所著文章之中,讲述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坚定服务中国的‘三农’为最高目标的时候。多次改革,虽然一开始的改革或多或少的受到时代的局限性等各种原因而产生很多的错误,但是由管理体制向产权体制的过度,让改革越来越成功。[12]
这个时候,国家开始准备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在李勇先生和李莹星先生看来,但是,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又要面临两难的选择,即面临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政策问题与多年来负债惊人的信用社效益性底下的尴尬因此,农信社要进行改革就需要明确其改革的方向。商业化还是政策化[13]。朱高磊先生,谢庆健先生还有周小川先生都提出了几点类似的观点,我把他们总结一下就是:一是产权问题必须也已经得到了明确的解释;二是需要解决历史上遗留的那些问题;三是合作制与商业化不是绝对对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是需要顺应时代潮流的,想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就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进行渐进式改革,同时统筹规划,让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14]
[1] Holger Bonus.作为一个企业的合作联合会:一份交易经济学的研究[J].West falische Wilhelms University Munster演讲,1985:1~2
[2] Mayer.Analytical Marxism.[J].1994:1~2
[3] Moerland 二分法:法人治理模式的市场导向型与网络导向型[J].1995:1~2
[4] 李勇.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2010:11~12 信用社的合作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7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