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保罗交往的第一个女孩是米莉安。那时的保罗已经十751岁,而米莉安是一个腼腆、清高、而又浪漫的女孩。在与米莉安进一步的接触中,他发现米莉安所追求的是与他在精神上的完美切合,即“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她似乎出于本能的厌恶任何形式的肉体接触。即便与保罗亲密她也是做出一副接受牺牲的姿态。保罗的情感一直是母亲在支配着,每次与女友单独在一起时候,他经常想起母亲。而莫瑞尔太太又嫉妒米莉安,只要她知道儿子与米莉安单独相处,就会觉得不舒服、烦躁不安,害怕失去儿子,向儿子诉说,米莉安不会给她任何一次机会。使得保罗与米莉安在一起时就会有种对不起母亲的负罪感。正是由于母子关系的失衡,才真正的毁灭了保罗的爱情。母亲在精神领域完全控制了保罗,造成他无法在精神上取得独立,最终注定了他与米莉安的分手。
保罗与米莉安中断关系之后,不久,他转向另一个女人——克拉拉。她是米莉安的朋友,比保罗大七岁,同丈夫道斯分居的有夫之妇。她高挑丰腴,金发碧眼,性格傲慢,思想前卫。与克拉拉在一起时,保罗品尝到了“激情”的快感。母亲对克拉拉并没有强烈的不满,克拉拉不会使莫瑞尔太太感到过于不安。然而与克拉拉的交往带给保罗的仅仅是肉体上的享受,他们之间没有在精神上进行交流,缺乏共同语言。在保罗看来,克拉拉只是一具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躯壳。他们的恋爱最后只能走向分手。
小说中三种情感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其实质都是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和对立”。[10]小说中各种人与人关系的扭曲,归根结底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小说中由于自然环境遭到摧残,各种悲剧产生了连锁反应:机械文明破坏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失衡的自然与社会导致了婚姻破裂,夫妻关系的扭曲造就了母子之间酷似情人,而母子之间的暧昧又导致父子之间的仇视,盘根错节的家庭人际关系致使儿子们丧失了一般的爱人能力。
三、精神生态的扭曲——人与自我的异化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情地破坏了自然生态,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因而失去平衡,进而导致社会生态失去平衡。在自然和社会生态都失去平衡的情况下,精神生态的异化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悲剧。《生态文艺学》这样概括精神生态学:“这是一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的主题(主要是人)与其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11]
莫瑞尔——被生活和家庭遗弃的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的动物。在小说中,莫瑞尔从一个充满阳刚之气、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变成一个失去灵魂的活死人。年轻时的莫瑞尔身板结实、体态挺拔、潇洒、充满活力、富于幽默感、热情豪放、待人温和。结婚后他开始早出晚归,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但是无法达到妻子对他的期望。剪头发事件之后,格特鲁德从精神上折磨莫瑞尔。妻子常常骂他是懦夫,有时骂他是无赖。面对妻子的憎恶,他变得脾气火爆、打骂妻子。他并不是不喜欢孩子,只是他白天上班,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少;再者,妻子对他的仇视给孩子的影响,因此与孩子们的感情也就日渐疏远。工作的劳累、妻子的憎恶、子女的疏远,使他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异化为了被家庭和生活所抛弃的、孤独的、失去灵魂的、多余的人。小说第二部第十三章中,莫瑞尔看望生病的太太时也只是像对待一个陌生人一样当他听到妻子去世的消息时,也只是稍坐片刻然后就恢复到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格特鲁德——因支配与占有的欲望而导致的情感的失衡。她试图“从儿子身上得到她本来应该从丈夫身上得到的爱”。[12]在对儿子和丈夫的关系上产生了严重的错位和异化。由于对丈夫的失望,她把情感转移到儿子身上,面对长大后的保罗,她的情感就发生了异化。当儿子与女孩交往或恋爱时,格特鲁德会感到嫉妒和生气,并害怕因此失去儿子。她对儿子的爱近乎占有。格特鲁德无疑是一个被支配和占有的欲望所控制的情感失衡的人物形象。 从生态视角解读劳伦斯《儿子与情人》(4):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