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存版本
1、河上公注本
此版本出自相传是汉文帝时的“河上公”为《老子》作注的《老子河上公章名》,其成书可能在东汉时期。分81章,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故名《道德经》,并在每章的前面冠以章题,它是现存最早的《老子》注本。因注重道家养生内容,故在民间流传较广。
2、魏王弼本
魏晋玄学家王弼对《老子》进行注述,成书《老子注》其书分为81章,但无章题,现在的通行本就是在此本基础上经后人加工调整过的版本。较受学者重视。
3、郭店竹简本
出自郭店楚墓的出土竹简。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有字竹简730枚,郭店楚简《老子》书写于形制各异的甲、乙、丙三组竹简上,经专家整理形成《老子》的郭店楚墓的甲、乙、丙本。郭店楚简本现存2046字,约为通行本的2/5,且简文不分德经和道经,次序和文字与通行本也有较大差异。据考古专家考证,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大约为公元前300年左右。故此版本是迄今为止所知的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
4、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
1973年12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其中,《老子》甲种5440字,掩损1369字。《老子》乙种5467字,掩损702字。[5]据考证,马王堆汉墓群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以及妻子、儿子的墓地,其中3号墓墓主人则是他们在长沙国当将校的儿子,第二代軑侯利豨的兄弟。[6]3号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因有两种抄本,故被研究者称为甲本和乙本。
5、西汉竹书本(又名北大竹简本)
北大汉简《老子》上下经是继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之后出土的第三个《老子》古本,也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古本。北大简本《老子》经拼缀后共有完整简218枚,保存近5300字(含重文),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阙文仅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其中还保存了“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上经”相当于传世本《德经》,“下经”相当于传世本《道经》。北大简本《老子》每章之前均有分章符号,其章节划分与传世本有所不同,为探讨古本《老子》分章问题提供了最为齐备的资料。文字内容与传世本及郭店、马王堆本相比,也多有不同之处。因此,北大简本在《老子》一书的文献整理、校勘上具有较高价值,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老子》一书形成、发展、定型的过程。
6、傅奕本
唐初,傅奕据北齐时项羽妾墓出土的“项羽妾本”, 和几种流传版本参合校订,成《道德经古本篇》,人称“傅奕本”,学界誉称善本。傅奕本保存了较多的古句、古语、古字傅奕本有许多优点,但因其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这些旧本本身就存在不少讹误,且傅奕本在流传过程中,被后人改动的地方也很多,存在讹文、衍文、脱文、倒置的情况,且有些篇次及文章内容也非《老子》原貌。
7、唐代景龙碑本
唐代景龙碑本即易州龙兴观于大唐景龙二年所立《道德经》碑,简称景龙碑本、景龙本、碑本、易州本。此碑正面(阳面)刻道经,阴面刻德经。严可均谓:“世间真旧本,必以景龙碑本为最。”除了景龙碑本外,唐开元廿751年易州龙兴观御注道德经幢,简称御本,御本开创了异本合刊的先河。
(二)其他版本
关于《老子》的版本实在是举不胜举。除了上文提到的郭店竹简本、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西汉竹简本、唐代景龙碑本以及传世的四大体系即严遵《老子指归》、王弼本、河上公本和傅奕本之外,还有许多未提及的注本,诸如魏晋之前其它的文献资料,明清之际及民国时代的各家注本等等。《老子》版本种类繁多,其鉴定和研究工作任重道远。 《老子》竹帛文本比较分析+文献综述(4):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4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