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初探(2)

时间:2017-01-06 12:48来源:毕业论文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不断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佛教一方面受中国本土文化的浸染,逐渐趋向中国化;另一方面与中国儒、道进行频繁交流,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不断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佛教一方面受中国本土文化的浸染,逐渐趋向中国化;另一方面与中国儒、道进行频繁交流,三教之间相互吸收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隋唐时期,佛教达到繁盛,相继建立了天台宗、三论宗、禅宗等八大佛教宗派,也标志着中国佛教理论走向了成熟。禅宗兴起之后,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欢迎,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学、艺术的创作。杜景华在其《〈红楼梦〉与禅宗》一文中也说道,“对于曹雪
芹的禅空观,我想我们是不必回避的。无论有意无意回避或绕过这种禅空观,对
于红楼梦一开卷便抛给我们的许多迷离观念以及全书中许多人物的归宿,我们都将无法得到更为合理的解释。”[2]
 二、《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解析                  
《红楼梦》浸满了作者的辛酸之泪,其所要传达的思想观念深刻体现在文本中所蕴含的佛教思想中。通过对文本的深刻解读,我们认为《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空观念
 《俱舍论》卷一:“变碍故名为色”指一切能变坏、并且有质碍之事物。[3]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存在,都是依一定的条件生成和毁灭的,都要经历一个所谓的“成、住、坏、灭”的过程。在人生上就表现为生、老、病、死。这种状态就是“空”。[4]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四段都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忘不了”开头,可知世人最难以摆脱对物质世界有形之物“色”的追求,并为之劳心劳力。甄士隐也是红尘中人,他在经历了家业衰败、女儿丢失、投亲受欺之后,已看透了世间的“色”,而跛足道人所唱的《好了歌》,更是让他上升到对“空”的觉悟。《好了歌》的解注正是他对佛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色空”观念的顿悟表达。
佛家箴言: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5]世间万物就像镜中花、水中月,皆是虚幻。人们不能过于执念追求,不然只能徒增烦恼而已。然而深处世俗的《红楼梦》中人,更多的是放不下对“色”的执念追求。典型代表如王熙凤,她是荣国府的大权掌握者,手中握着府里的万千金银,然而她却仍紧盯着府里下人们的月利钱不放,经常拿到外面去放高利贷。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写王熙凤为了得三千两银子而致两人无辜冤死之事,将其贪财好利之欲表现得淋漓尽致。王熙凤更有着浓重的权力崇拜欲。她料理着荣国府大大小小家务事,本应身心俱疲,放权休养,然而当贾珍请求她协理宁国府时,她感觉到的不是力不从心,反而很是欣喜迫切。呵唤下人,威重令行,使其权力欲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尽管她事事精明,然最终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结局之悲惨,不禁让人为之叹息。
佛教的“色空”观念,是在告诫世人:眼前的一切物质财富、荣华富贵,不
过是过眼云烟。抛却无谓的执念追求,才能避免“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悲惨结局。《红楼梦》中人看不透这一“色空”观念的何止王熙凤,贪图美色、为老不尊的贾赦;安享淫乐、逾越礼教的贾珍;“馋嘴猫儿似的”风流浪子贾琏;被权利眯眼、巴结权贵的贾雨村;就连道貌岸然的贾政何尝不是日日期盼着贾宝玉能真心“悔过”,认真读书,以求得功名利禄呢。“一叶而知秋”,正因这些《红楼梦》中人陷于世俗的执念追求,参不透“色空”观念,终究“树倒猢狲散”,落了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悲惨下场。 《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初探(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191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