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需要以充裕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治作为后盾,可是英国经济实力的衰退,使其处于战略守势地位,所以他们渴望能通过怀柔的绥靖政策来获取和平并恢复、发展经济。
(二)国内外形势严峻
英国经济上的危机也引发了政治上的动乱,具体则表现为国内矛盾的激化和各种工人运动的开展。国内矛盾激化的主要表现有:1.英国各党派之间在外交事务上有着明显的分歧:以张伯伦为首的一派势力崇尚和平,力图避免战争,张伯伦政府所提倡的绥靖政策也得到了左派势力的支持,在议会中成了多数党,影响也最大。以丘吉尔为首的右派势力认为和平需要通过战争来获取,主张要巩固发展军备。除了这两派外,还有部分工党和自由党,他们既不支持张伯伦政府的主张,又不支持巩固发展军备的计划。三派之间长期不和,使得张伯伦政府无法集合全部力量来共同抵御德国。2.20世纪20年代,由于物价大幅下跌,失业现象严重,失业人数达百万之多,工会还面临诸如要用生手代替熟练工人、与竞争等问题。政府各党派也都在为英国未能恢复到战前水平而感到忧虑不安。到了30年代,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失业人数高达300万人,平均失业率达到22.2%,在传统的工业部门,如煤炭、冶金等行业,失业率更是高达61%[4]。严重的失业问题使得游行示威和罢工斗争接连不断的开展。矛盾激化的重要表现还有一个就是工党执政,这严重破除了英国传统的由资产阶级两党交替执政的局面。英国国内事务繁杂棘手。“除了在外交事务中面临着经济问题的困扰,我们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国内问题上”[5]。
英国是个殖民地国家,其构成主要有三个部分:英国领土、自治领地、殖民地。殖民地体系的崩溃,对它而言是个巨大打击[6]。印度、土耳其都发生规模壮大的反英运动,且加拿大的离心倾向也愈加明显。在对外事务中,英国一向都很重视和自治领间的关系,一方面是因为自治领地区可以带给英国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政治上,自治领可以充当英国坚强的后盾。但是在20世纪20-30年代,两次大的经济危机使得英国政局动荡不安,内阁成员也经常更换。这些问题都使得英国不得不把注意力转移到处理内部事务与文护英联邦的安定上,而忽视了国际瞬息万变的局势。政治上的动乱,使得英国开始推行绥靖政策。
过去,英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它的霸权政治影响深远,英国推行绥靖政策主要是想文护其霸权地位,为此甚至不惜牺牲弱国利益,损人利己。英国对国际形势的不正确估计,使它奉行的绥靖政策帮助和发展了法西斯势力,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减弱和克制了可以抵御法西斯的力量。
(三)对社会主义苏联的畏惧
从意识形态来看,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苏联常保持着高度警惕,总是畏惧苏联会进攻自己,取代它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此后,苏联与西方关系开始变得疏离。社会主义性质的苏联建立后,各殖民地反抗运动时不时地开展,这对帝国主义是个沉重的打击。在英国,工人运动不断发生,还出现工党执政局面,这给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带来极大恐慌。英国厌恨法西斯主义,却不担心法西斯主义会给资本主义制度造成重大伤害,但是却惧怕共产主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社会制度的变更。而且,在英国不知情的情况下,苏德两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公约》,英国恐慌两国签订条约后,彼此之间的关系会好转,如此,就会使得德国转变原来的进攻路线,开始向西方进攻。在经济衰退、苏联威胁、法西斯震慑的多重困境下,英国试图通过绥靖政策来挑起苏德战争,这不仅助于消灭社会主义的苏联,也利于给自己赢得发展经济和和平生存的环境。 20世纪20-30年代英国绥靖政策的演变(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