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2)

时间:2018-10-06 15:20来源:毕业论文
在辛弃疾的作品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乡究竟在哪?在哪才可以看到?映入眼帘的


在辛弃疾的作品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乡究竟在哪?在哪才可以看到?映入眼帘的仅有北固楼和周遭的美好风光。言外之意是中原早已不归我们所有了。接下来又自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意为世人可知,数千年来在这疆土上,究竟有多少朝代更替兴败?答与问之间,千古成败坐观眼前,回无穷,其中寓意深长。“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说明世事难料,英雄已逝,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仍滚滚东流。 对于问题却信赖辛弃疾的悲伤,忧郁的感觉。下一个问题要颂扬英雄的使用。年轻的百万兜鍪,切断战争没有突破提到了三国时代的孙权,他年纪轻轻统帅着千军万马,雄占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这是怎样的英雄气概!词中第三次问题提醒人们去注意,这全天下的英雄谁才能做孙权的敌手呢?辛弃疾自答:“曹刘”,这是说在天下中能与孙权一争高下的唯有曹操、刘备二人。“生子当如孙仲谋”出自曹操之口,辛弃疾在词里加以引用,也是南宋人民发出的呐喊。若说苏轼的《赤壁怀古》是由郁愤反转成洒脱旷达,辛弃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是由深沉提升到高调。“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完全把孙权当做作者的理想世界中英雄的化身,而句中的“曹刘” 只是一个孙权英雄箔。句尾对英雄大加赞美,是作者心中抗金事业的蓬勃正气伸张极致的表现。该词表达了辛弃疾在面对着奢靡统治者和面对壮志未难酬时,并未体现苏轼的豁达潇洒。辛弃疾提出要将孙仲谋作为后世的表率,激励当朝权贵应如孙仲谋,表现出他深切切的赤子之心,这正是辛弃疾的 “眼前重,则悟不暇” [1]气质的表露。
虽想建功立业,虽有英雄梦想,虽难酬壮志,但为了摆脱思想上的束缚苏轼选择了一腔的热血豪迈之情寄于豁达潇洒;辛弃疾则始终释放着狂放又郁愤,为国家之事殚精竭虑。“他们的词境界雄阔,壮丽;情感豪迈奔放;语言明丽简达。然而苏轼词境界雄壮明丽,情感豪放豁达,语言简达直白。辛弃疾词境界雄壮阴寒,情感豪放郁结,语言简达隽永。”[2]认识到苏、辛两词中典型的两个人物形象,认识到其所反映出的词人的不同气质,我们必需要深入思考他们作品中不同思想内容及其艺术写作手法。
二、思想内容
苏轼造就他的豪放词风不仅通过对艺术的领悟、积累,他个人的政治经历更为主要。苏轼生活在一个看似歌舞升平,实则朝中内部矛盾重重年代;辛弃疾处于民族矛盾不断升级的内患以及金兵南侵的外忧并存的时期。不同的词风必然诞生于各自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轼其实是朝中各党的斗争炮灰。苏轼难容于朝廷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无奈的苏轼只能选择被贬外放。而苏轼作词讽刺王安石变法又遭到同党的人抓捕,从而一贬再贬的流落至黄州。而重返朝廷的苏轼再次因为反对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重新遭到旧党人士排挤,再次贬谪。 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375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