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中学校园流行语研究_对中学生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的反映

时间:2017-01-18 13:04来源:毕业论文
论文明确界定了中学校园流行语的概念;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它们的来源,把它们整体规划为校园生活类、网络空间类、大众传媒类、外语和数字类四个方面;概括出了它们所具有的诙谐

摘  要:中学校园流行语作为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本论文明确界定了中学校园流行语的概念;较为细致地分析了它们的来源,把它们整体规划为校园生活类、网络空间类、大众传媒类、外语和数字类四个方面;概括出了它们所具有的诙谐性、知识性、辞格化、不稳定性、差异性等五大特点;探讨了它们所反映的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现状;为此,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要求。5415
关键词:中学校园流行语;来源;特点;心理反映

The Study about the Middle School Buzzwords
Abstract: Middle school buzzword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 school campus culture, largely reflect the contemporary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conditions and outlook on life, as well as their value orientation. This paper clearly defines the concept of middle school campus buzzwords; it also sorts their sources into four parts: the campus life, network space, mass media, language and digital; besides, it sum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s witty, informative, rhetoric, instability, and persity five points. What's m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contemporar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y reflec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educators.
Keywords:Middle School Buzzwords; Source; Characteristics;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目录
摘  要1
Abstract1前言1
一、对“中学校园流行语”的概念界定2
二、中学校园流行语的来源途径3
(一)校园生活3
(二)网络空间 3
(三)大众传媒3
(四)外语和数字4
三、中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4
(一)知识性4
(二)诙谐性4
(三)辞格化5
(四)不稳定性5
(五)差异性5
四、中学校园流行语对中学生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的反映6
(一)合群求同心理6
(二)宣泄降压心理6
(三)效仿跟风心理7
(四)求新求异心理7
五、校园流行语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7
(一)正确看待中学校园流行语的影响7
(二)把握校园流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8
(三)合理引导,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9
结语9
参考文献10
附录一11
附录二13
致谢15
中学校园流行语研究
前言
流行语现象是当代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中学生为主要载体的中学校园流行语是当代中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一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学校园里的文化脉动。
近些年来,确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校园流行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是大部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高校校园流行语研究方面,而相对忽视了对于中学校园流行语的研究与探索。中学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建立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起步阶段,校园流行语正好可以准确反映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学校园流行语对于我们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在论文准备阶段,我针对研究课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于2013年1月分别到郑州市第五中学、第十一中学、周口市川汇区第一中学、第四中学等四所学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一些师生做了随机访谈,获得了较为详实的资料。
一、对“中学校园流行语”的概念界定
要明确“中学校园流行语”的定义,首先应该明确“流行语”这个关键词的定义。刘大为(1995)曾提出:“当流行以语言为载体时就成了流行语。”[1]这则定义泛泛而谈,并不准确。郭熙(2004)认为流行语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2]这条定义抓住了特定时期和特定人群两个特点,但是很明显还不全面。丁家勇(2004)认为:“流行语是一定时期内被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人群普遍喜爱使用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词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一般具备以下特性:形式新颖,仿效性,前沿性时段性,易变性。”[3]与郭熙的定义相比,这则定义更加完善具体,但是却将流行语的使用群体局限在了青少年中,所以是相对片面的观点。陈芳等(1999)提出“流行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流行语通常指某一段时间或特定区域内广为人传播的语言。狭义的流行语是其中那部分基本已被普通话接纳的词语。”[4]这一条定义将流行语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情形,但是狭义流行语的定义中“被普通话接纳”这一点并不准确。曾常红(2004)定义的流行语是“由平民创造和使用的具有浓郁地方特征和市场文化特点而又不乏开放性、能产性和幽默性的词语。”[5]这则定义的缺陷则在于流行语的创造主体并非只有“平民”。以上几位学者对于流行语的定义都有明显的不足,我们认为对于流行语的解释应该按照四川大学杨文全先生的说法,即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群内被人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一般为口语,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汇、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6] 中学校园流行语研究_对中学生心理状态价值取向的反映: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43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