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本自身的根源
1.文化传统与日本外交
日本传统外交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受利益的制约比较明显,较少考虑道德因素。历史上,在中华文化圈势力强大时,落后的日本主动争取融入;但是近代以来,在与西方文化的对比下,日本开始以作为东方的一员为耻,提出“脱亚入欧”的主张,力图加入西方列强的队伍,跟随西方列强抢夺殖民地和开拓市场,向邻国侵略扩张。
日本战败后被美国单独占领,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日本人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对欧美的自卑感和危机感又占据上风,国民心态走向极端,“脱亚”意识再度兴起。不过这次“脱亚”是以“追美”为主,全面仿效美国,以美国为目标来追赶西方现代文明。因此,日本历届政府在制定外交战略时,都要强调“深化日美关系”的首要目标,在对外政策上坚决地支持美国的各项政策和决定。
2.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日本对华政策的制定取决于日本自身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在战后初期,日本经济陷入瘫痪。粮食缺乏,人民的温饱问题不能解决。据统计大约有100万人缺少粮食。又由于战争严重破坏了日本的矿产资源,煤和生铁的产量锐减。从1945年末到1946年间,煤只有战前的1/8,生铁只有战前的1/20。矿产资源的缺乏使工矿业生产产量严重下降,1946年工矿业生产指数只是1936年的30.7 %。工业生产的下降,又导致大批工人失业。据统计,1945年失业人数高达413万之多,庞大的失业人口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压力。同时,日本通货澎胀日趋严重。从1945年末到1946年初,燃料和粮食价格上涨了一至二倍,生活必需品的黑市价格也大幅度上升。[9]日本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为美国直接插手日本经济提供了机会,日本经济不得不从属美国。正因为经济上日本是美国的附庸,政治上不得不遵从美国的意旨。日本投降后,被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方针、政策都必须由占领军司令部决定,其对华政策更是深受美国影响。
日本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恢复,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经横扫英国摩托产业,超越了汽车大国美国,在钟表、摄像机、光学仪器上抢夺了钟表王国瑞士的市场。总之,在很短时间内日本就爬上了国际社会经济金字塔的顶端,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第二经济强国”。[10]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中日的贸易联系因此日益紧密。虽然中日官方尚未正式建交,但是民间联系十分密切。民间的往来又进一步促进中日官方的接触。60 年代的中日友好贸易是20 世纪50 年代民间贸易友好发展的沿续。中日双方在广州通过签订交易合同进行贸易。这些贸易具有大宗的、综合的、易货的、长时间的特点,同时也包括采取延期付款在内的贸易形式,这些都具有半官方的性质。在这些渐进积累的基础上,为恢复邦交后两国经贸关系的飞跃发展作了良好的准备。[11]
3.在野党在中日建交中的作用
日本在野党在战后日本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在对外关系领域,在野党虽然没有权力制定政府的外交政策。但是在野党的实际活动客观上弥补了政府在外交上的某些不足。在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上,日本各在野党绝大多数是持积极态度的,其中公明党表现尤为突出。佐藤内阁时期,在野党冲破各种阻力和政府施加的强大压力,积极开展中日友好活动;当田中内阁成立后,面对新政府积极的对华政策和复交决心时,各在野党捐弃前嫌,大力协助执政的自民党政府,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而努力。 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日本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原因探析(5):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