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现实的生动描绘
描写社会现实,反映社会动乱和对人民百姓苦难的同情。如王粲的《七哀诗》就描写老百姓流离失所,四处漂泊,朝不保夕的情景。在当时社会民不聊生的背景下,突出的描写了一个妇人扔掉自己的孩子时的情景,“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3]听到孩子的哭嚎声也决不回头的转身离开,表面看起来这个妇人冷酷无情,但下一句她说“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3]有力的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与前面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相呼应,深刻的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并与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4]都是反应社会现实的诗。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借秦始皇筑长城的事,对繁重的徭役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作了深刻的揭露。在当时战乱的情况下人民流离失所,好多年轻人被征入伍,最后战死沙场,诗人用“死人骸骨相撑拄”来表现战争的残忍,“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3]年轻的壮汉都被应征去守卫边城,造成好多妇女独守空房,表现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揭露。阮瑀的《怨诗》对现实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应玚的《别诗》表现了流浪他乡的思乡之愁,这些诗歌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动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和苦痛。 论“建安七子”诗歌艺术特色(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9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