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结束后,知青文学兴起并充斥文坛,他们的文学创作大多是从政治方面控诉和反思文革的过错,然而却没有深入到民族的传统文化。80年代“文化寻根热”的兴起带动了寻根文学成为文坛的主流,知青作家们也开始将“浓厚的文化意识灌注于小说创作,在韵致独放、情境超拔的艺术世界中发掘民族文化的底蕴”[3]。而此时作为知青作家之一的王安忆同样受到“寻根文学”的感染。“雯雯系列”中作为知青下乡的少女所体现的人生追求和生命思考,正是王安忆本人渴望摆脱个人狭隘经验的决心和寻找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心。而之后西方之行对她的文化冲击,让她更加坚定“寻根文学”的立场,在回答加拿大电影制片人戴安娜女士时,王安忆说她希望国人“仍保留着一切传统民俗中美好的东西,不像当今西方社会那样人与人之间互相隔膜。”[4]正是在寻根文学的浪潮和文化冲击下,王安忆放弃了一开始田园牧歌般地抒情方式,以一种文化还乡的情结带我们领略她眼中的乡土世界。
但是仔细研究王安忆小说会发现,它所体现的文化还乡情结又游离于“寻根文学”的思潮之外。像张承志等一批知青作家,他们认为“寻根”就是寻求古老的传统文化,要寻根就必须要到农村、到荒野中这样一些原始的、不经人工修饰的地方去寻找,而都市一般被认为是漂浮的、虚无的。实际上,王安忆许多都市领域的创作都体现出浓烈的“文化还乡情结”。这时的王安忆突破自己,向城市最深处“寻根”,这也正是王安忆不同于其他知青作家所具有的独特的创作追求。 论王安忆小说的文化还乡情结(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3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