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登幽州台歌》中的唐诗之美(2)

时间:2019-05-09 12:59来源:毕业论文
一、《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彼时,子昂因劝谏朝廷任用贤才遭奸臣诬陷下牢,出狱之后,仍旧心怀国家,请命束身


一、《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彼时,子昂因劝谏朝廷任用贤才遭奸臣诬陷下牢,出狱之后,仍旧心怀国家,请命束身塞上,平息边戍。源此,子昂才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谁料武攸宜并无才能且刚愎自用,不听忠言,致前锋大败,更将陈子昂降为军曹。正是在此种境遇下,陈子昂写出了《登幽州台歌》及《蓟丘览古七首》。《览古七首》其七《郭淮》写到:“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淮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陈氏外传》中亦记载到:“自以官在进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栖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玄然流涕而歌:“前不见古人……”时人莫知之也。”[1]
   《登幽州台歌》表现出了陈子昂的怀才不遇,因而苦闷无聊的感情,语言上流畅奔放,非常具有感染性,表达了封建士子普遍的心声,由于言深至且,因而成为流传后世的佳篇。诗中的“古人”指的是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以抒写自己内心失意落寞为基础点,以慷慨悲凉的基调,表现了一种情浓思深,感慨涕淋的失意者心境,整篇诗歌有着悲怆苍劲,感时叹世的调子,这不仅是诗人积郁的喷发,更是历代庶族士人“不遇”的情感共鸣。 这首诗被人们吟诵至今,短短四句二十二字,却成为唐代诗歌史上一篇不朽的传世佳作,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雄浑深厚的广阔意境,更有壮怀激烈的悲壮感情,苍劲羁傲的风骨及富于激昂理想和积极进取的士人心态,是唐诗之美的楷模作品。 《登幽州台歌》中的唐诗之美(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3307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