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唐代诗歌的传播方式+文献综述(3)

时间:2017-03-21 21:34来源:毕业论文
唐初就已有了雕版印刷术,但主要是用来印制佛经和历书,并未惠及诗歌及大部分文化经典的发行,诗歌在社会上的流传是靠手抄在纸张上或是题写在墙壁


唐初就已有了雕版印刷术,但主要是用来印制佛经和历书,并未惠及诗歌及大部分文化经典的发行,诗歌在社会上的流传是靠手抄在纸张上或是题写在墙壁上。主体选择的传播媒介不同,所使用的传播方式也就不一样。唐人漫游风气盛行,游学游宦频繁,足迹遍天下。题壁作为传播方式的一种,有庞大的创作队伍和受众,有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在传播工具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相当长时间内,题壁承担了传播的主要功能。知识分子在“游”中记录感想,题壁诗成为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成为一种跨越时空的传播方式。然而传播不是个人针对自我而进行的活动,而是一种反映社会关系的社会互动行为,作为社会个体的人不能离开社会交往而存在。唐人没有手机和其他通讯工具,讯息交流只有通过集会面谈、书信寄赠等人际传播活动中进行,诗歌则在诗人的人际交往中得到传播。在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文人通过寄信联络感情的同时进行诗歌传播,并形成固定的酬唱赠答群体。
唐代的科举制度多少受魏晋的影响,注重“名人效应”,进士科、殿试觭重诗赋,而且试卷不糊名,主司在评阅试卷时首先对应试者的个人情况产生有意注意,易先浏览那些获得社会名流推荐或称赞的士子的答卷。诗坛政坛盟主公信力很高,传播影响力很大,他们的点评常常得到人们的附和。一旦自己的诗作受到权威人士的好评,很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因此“行卷”成为诗作在上流社会“广而告之”的平台。诗学之盛使唐人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歌伎能诵诗,老妪能听懂诗歌,文艺创作活动向各社会阶层扩散,文人群体日益走向世俗化,社会上形成了通俗文学成长的温床,出现了诗歌创作与各体文学创作相互渗透的现象,一些与诗人诗作有关的逸闻趣事被收入传奇小说中,这是诗歌公开流传的另一个平台。而且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高峰期,当时某些诗人还有着收集别人散落作品的历史责任感,还注重保存自己或亲朋好友的作品,并将其汇集成册,以图长久保存,唐代诗人的大部分作品是由朋友或后人结集才得以传播。
唐代统治者对内推行“华夷一家”的民族政策,对外实行文化宽容的外交策略,唐帝国与邻邦关系友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频仍,百济、新罗、高句丽、东瀛诸国不断选派学问僧和留学生来到中国,吸收和借鉴中国文化,并以中国为核心形成的“中华文化圈”。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精髓,自然也会通过国家间空前频繁的文化交流向国外传播。可以说,唐诗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质优量多的伟大成就,是无数诗人坚持不懈进行创作的结果,也是传播方式多样化的结果。
    二、唐代诗歌传播的主要方式
人类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或媒介进行传播的,文字纸张的出现并没有取代口头语言,反而出现口语传播与文字传播二者叠加使用的现象。诗歌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口语传播与文字传播依然是其在唐代流传的主要方式,口头传播是其传播过程中最早使用的传播方式,文字传播则是其传播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传播方式。二者并行不悖,共同作用于唐代诗歌的传播过程。
(一)口头传播
    1.歌伎演唱
唐代诗歌继承了中国诗歌诗乐相通的特性,素有“声诗”美称,诗歌“被之管弦”或“诵于人口”的现象十分普遍。诗句与歌唱水乳交融,满足了人们对声调、韵律的追求。人们不但喜欢唱当时之诗,对一些“老歌”也非常痴迷,盛唐时王文的一首《相思》(红豆生南国)通过演唱传播一直流行到晚唐。作为传播中介的女性歌伎相貌美艳夺目、嗓音清脆悦耳,深受娱乐界和文化界的欢迎,诗歌被她们当作歌词在宴会上进行演唱,在娱宾遣兴的同时传播了唐诗。歌伎的当场演唱传播不受空间的限制,有利于作品更好更快传播,加之近体诗创作对音韵要求严谨,诗人团体集会作诗时,有歌伎相随能进行更严谨的创作。 论唐代诗歌的传播方式+文献综述(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43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